第533章 父子长谈(1/2)

第533章 父子长谈

京城戒严。

到处都是巡逻的士兵,百姓们大概知道,登莱出了事情,好像是金江军造反了。

秋风瑟瑟,让人心间悲凉。

偌大的京畿,犹如无头的苍蝇。

国家虽大,幅员辽阔,但北方无兵可用,准确的说,帝国已经无力从地方组织起力量。

而南方路途遥远,远水救不了近火,而且京畿也拿不出钱粮。

千疮百孔。

仿佛一夜之间,天地就变了色。

从北至南的大灾,流民的失控,金江军的作乱,等等的因素,朝廷拿不出应对的法子。

大周,要亡了吗?

很多人心中升起了茫然。

在城门外十余里的亭子,唐清安落脚。

唐清安没有因此发怒,但也没有放任,目前最重要的还是金江镇的扩张。

“因为朝鲜的两班勋贵子弟青黄黄不接,享受贪乐,不愿吃苦,贪污成风,不以国事为重,只争权夺利。”

节度府下令。

优点在于稳定,以及上限高,缺点就是下限低。

“我们组织百姓,把人力发挥起来,保证武力的强大,但是当组织能力下滑的时候,就是我们武力弱小的时候。”

三万新军,抵达琉球国奄美群岛的大岛进行编练。

但是唐清安要教的不是这些,认真的看向儿子。

“因为大自然的残酷,每年都会无情的淘汰弱小的人,只有强壮的人才能活下来。”

当中枢的组织不堪的时候,那么空有无数的百姓,也只是一盘散沙,犹如绵羊一般。

第二镇是喜欢长公子的,再有第四镇的支持,那长公子长大后,才有助力。

唐清安了然。

幕府军也是强弩之末,摸不清汉军的虚实,德川家光选择了退兵。

这一年来,葛世峰就没有打过胜战,连他自己都开始怀疑,到底是兵的问题,还是他能力的问题。

对于长子的才能,唐清安十分的满意。

现在世界的生产力,远远没有到国家讲道德的时代,谁对外讲道德,谁就会被淘汰。

因材施教,唐清安开始教导他一些更高层面的知识,让他学会从大方向来看待国家。

还有源源不断的兵甲火药炮弹弓矢各项物资,以及济州岛运去的粮食和军饷。

打了一年的仗,一次捷报都没有,李齐跟着要疯了,这种丢人的事,他不敢想自己回金州的那天,会如何被同僚们嘲笑。

“蛮族生活在苦寒之地,原本是靠着渔猎为生,与老虎黑熊相伴,自然锻炼出强悍的体魄,不如此就会被大自然淘汰。”

“任何事情都有双面性,安逸的生活,会迷乱人心,让人们失去强悍的斗志。”

至少能当个实权王爷吧。

安逸的地方谁不想要,说不想要的岂不是自欺欺人。为何却几千年来都掌握在汉人的手里,让汉人繁衍人口,人口一直是世界之最。

本以为将军对自己插手此事不满,但很快否决,刹那间,脑海里千百个念头闪过。

当了十几年的平辽侯,治理一方,唐清安现在的见识,已然超过了绝大多数人。

李齐拍了桌子。

但是离开前,谢有成还是极力的坚持,现在不是进攻登莱的好时机,因为金江镇没有准备,拳头都没有收回来。

送别了儿子,回到了金州。

第二战,第三战……

离开金州,除了负气,也是一种对抗。

人们终于艰难的开始认清如今的形势。

“李参将的苦楚,金州上下皆知,所以咱们不是送了一批名好苗子来么。”

德川忠长提供了一部分,无法让李齐满意,家老鸟居家、秋元家出面,从领地百姓家中搜刮殆尽,运去李齐军营。

心中还没有定论,秦钟脱口而出。

甲斐城不能在围攻。

立嫡立长,很多人已然开始猜测。

不久。

秦钟才能不错,有在节度府做事好些年,能力和经验都有,又是他放心的人。

现在德光忠长能不能熬过德川家光的进攻,就是重中之重。

道德约束百姓,国家却不能被道德约束。

也是这个原因,对于三万新兵的到来,李齐没有太多的担忧,不担心有逃兵。

唐清安听到唐晏乾的孩子话,忍不住笑了。

唐清安笑道。

同样也能解释千万人口的朝鲜,谁都能欺负。

“你觉得金江镇当年为何能打败蛮族?”

治理亿兆子民的国家,如何保持强盛辉煌,最需要的是什么。

从草原,奴儿干,咸镜道,平安道招募三万各族青壮,冬日渡海前运去琉球国,归于第四镇。

秦钟小心翼翼的解释。

如果德川忠长坚持到德川家光退兵,那么日本重回战国就成为了定局。

固有的观念里,国家很多积弊,官员懈怠,但这可是大周啊,子民亿兆。

“为什么偌大的奴儿干,只有几十万人口呢。”

秦钟内心吓了一跳。

即骂彭大海,又骂金州本土。

中国五州外样大名与亲藩大名发生了战争。

打不了。

如此高的伤亡,没有溃散的原因很简单,异国他乡,语言不通,往哪里跑呢。

随着这道命令,第四镇的兵力,将达到八万四千人,超过了金州本土。

甲斐之围,不战而解。

当年薛蝌去奴儿干,遭到第二镇的打压,有一层不言明的意味。

那时候德川家光还能维持日本的局势,要不了多久就能平息日本。

秦钟不舍的说道。

短时间内,谁也无法消灭谁。

西方的国家,把国内大量的流民送到美洲,任其自生自灭,很多根据点第二年就会团灭,不但没有怜悯并年复一年的坚持,这种行为讲不讲道德?

两父子在亭子里对话,侍卫们在外面警戒,不打扰将军和长公子二人。

这是果,不是因。

在大海的另一边,唐清安亲自送长子出城,唐晏乾身负重任,再一次去朝鲜。

第二镇侵占了载宁平原,达成了目的,军司下令,不许再生事端。

小孩子有时候说话,的确符合事物的本质。

“真是乱弹琴。”

“两百名军校生啊,真的要当敢死队?”

随着德光忠长的战败之局,仿佛刺激了日本的局势,反对幕府的力量越来越多。

“此事我是支持的,你去了第四镇,多看少说。”

关东八州上野,下野,上总,下总,常陆,安房,武藏,相模已经战火燎原。

唐晏乾愣了愣。

谢有成离开了金州,是对军学堂的反击

短短的几日,军学堂就把两百人拿下登莱重城当做了案例,成为了军学校的教材,刺激的谢有成大怒。

功亏一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