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内外参透(2/2)

大争之世。

如果奥巴不反对第一镇修建通辽城,那么以通辽城,彰武城,法库城三地为犄角,不但含括了整个科尔沁,还把靠近沈阳一带,偌大的辽河套变成了稳定的大后方。

唐清安思虑完诸事,等着探春何时会来找他。

当年,彭大海不顾旁人的劝告,为了手里将领的事情,跑到自己面前力争。

刘承敏苦笑不已。

刘承敏改口说道。

“奥巴还提出让自己的重孙,和将军的女儿定下媒妁之约。”

一个处理不好,金江军面对的就是全国地主的反扑。

“这股力量既要用,又要防着用,日后你在军司担任掌书,整个金江军的公文都要过你手,切记应该如何做。”

冯胜之说完,刘承敏沉吟了起来。

没人敢向他说心里话。

“既然要入主中原,那么就要做好准备。”

谁也无法免除,包括后世。

“我大哥和常人不同。”

果然。

将军贵为平辽侯,麾下战兵十万,百姓数百万,实乃一方之主也。

简而言之,需求不一样了。

刘承敏无奈,只能亲力亲为,思前想后,最后把贾环安置到了章毅营中。

金江镇人才不多,但也不少。

无论对于金江镇在草原的统治,还是对于移民人口到辽河套屯田,都是百利无害之事。

有了才,就有了心思,有了心思就有期盼,就不容易顺从。

此人倒是好心态,令人佩服。

这是他第一次进到表弟,不,平辽侯的书房。

周吉怕苦怕死,不愿意从军,知道自己的才能不足,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人情方面。

她小时候在家里学琴,到了贾府后,因为贾府规矩大,闭口不提自己会弹琴之事,连宝玉都不知道。

“这件事我们都做不了主,还是让将军做决定吧。”

刘承敏无力的向冯胜之解释。

金江镇的繁荣,军队的供给,皆离不开大周的商贸。

“乌推官来了。”

高处不胜寒。

随着大门的关闭声,整个屋子陷入了沉寂。

周吉连忙答道。

她们如今都大了,不像小时候轻易就会生气,如此说话才更见情深。

“因为我打算让你担任此职位,又恐伱能力不足,因此观望了如此之久。”

中原商贸一毁,就是抽出金江镇之根基。

他周吉也有儿子,也有孙子,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家族考虑,对将军无论公私,皆死心塌地。

轻快的音乐里,穿着白色斑烟笼梅百水锦衣,裙摆一层古纹双蝶云形千水纱,一身灵动的林黛玉,只见其也一脸的羡慕。

一个贤字,才是女人的根本。

朝鲜公主见状,终于鼓足勇气,想要学舞蹈。

这是大势,刘承敏不认为会有什么坏消息。

没有选择传统的耕战,而是选择以商养战,多年来才建立了成熟的贸易体系,是容不得破坏的。

薛宝钗提着手巾在林黛玉眼前晃了晃,林黛玉抓了个空,气鼓鼓的说道,“我不喜欢。”

但是不高兴也并不意味否决。

唐清安很清楚的感觉到,当年以仇恨大义集结起来的金江镇,随着权势的扩张,人心渐变。

薛宝钗的性子不喜动,此举不过是为了迎合将军。

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来到金州也是常相聚,知根知底谁也不要想着瞒过谁。

“以后国内勋贵势力会越来越多的加入金江镇,对金江镇是好事,也是坏事。”

自己只放开了一条口子,才三年的时间,国内勋贵在金江镇就开始了蚕食。

将军在东海堡还是百户时,他属于将军手里的两小旗之一,十余年来翻天覆地。

以他对大哥的了解,夫人的举动,大哥必定是知情的,但是知情不代表高兴。

“咯咯。”

只让对方明白此层意思即可,说多了无益。

军中人事上,节制使有提议权,镇使有上报权,军司则有盖章权,现在冯胜之不插手,明显就是让刘承敏独断的意思。

“老爷放心,两个婆子不敢瞎说,夫人不会知道的。”

他以为将军是告诉他,国内的勋贵势力,对于金江军日后入主中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些都是人心。

因为船大不好掉头。

人如其名,一个顺字。

奥巴内心的打算,刘承敏看的清楚,随着金江镇无可避免的控制科尔沁,大部分的部落都会投靠己方。

唐清安握着笔,墨水滴在白纸上,犹如心里插了一根刺,久久不愿下笔。

金江镇的新学新政,很多人不满,没人敢把苗头对准自己,但是他们对准了林如海。

冯胜之叹了口气。

~~~~~~

周吉紧张的满头是汗,也不敢擦,任由流在眼睛里,低着头等候将军的吩咐。

金江军养精兵,年年发动战事,既要做到不扰民,反而还需要接应大量的流民,从何处来收益?唯商贸一途。

人最难的是自知之明。

冯胜之连问的兴致都没有,直说让刘承敏自己看着,躲麻烦一般的匆匆离开。

“这件事应该没有问题。”

“奥巴同意第一镇在通辽修城,但是他提出了个要求,希望将军纳他的孙女。”

而且奥巴也考虑了汉人的风俗人情,没有彻底提出蒙古上层的那一套方式,虽然也有不符内地的风气,却不是不能接受,可见其诚心。

文官的背后就是地主,涉及道统之争,必然会有不小的反弹,如果不能拉拢过来勋贵,恐怕后患不小。

冯胜之一脸的担忧。

外头有人通报,得到了里间的允许,侍卫推开了门,乌顺脚步轻飘飘的走了进来。

乌顺以为自己明白了,慎重的表示,自己一定做好将军交代的事情。

“你也没变。”

身居高位,要做的就是满足大部分人的人心,违背人心的下场,就是众叛亲离。

寄人篱下的滋味,谁也不愿意轻尝。

“我们这等人可看,可赏,可羡,唯独不可学,除非水到渠成那天,否则你当知晓,需要谨守慎字。”

薛宝钗教导道。

朝鲜公主半懂的点点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