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支持林如海(1/2)

第515章 支持林如海

金州节度府。

林如海,顾道初两人在廊坊下,坐在方桌旁,方桌上有干果点心和热茶。

“朝廷的制度虽然不完善,但放眼世界并没有差错,有利有弊各有优势。”

唐清安望着金江镇的两位舵手,肯定了两人上任以来的功劳。

原来的冯胜之和顾应时,十余年来功劳巨大,金江镇有今日之势,两人功不可没。

只是新建立的第一军镇和第三军镇,前者负责草原,后者金州本土,无论是地位还是重要性都至关重要。

另外就是两人不适合改革。

如果没有林如海的出现,唐清安可能会亲自下场,但是有了林如海的出现,就不需要他亲自下场了。

以前左支使和右支使的职位,虽然左支使比右支使职位要高一点,但是实际上冯胜之和顾应时地位相当。

唐清安自己是这么认为的,看过后世学者的研究,同样是如此的想法。

第四镇和其他三镇是不同的,顾道初对于第四镇,始终难以放下忧虑。

“顾公身为右支使,该做的事情还是要承担起来,不能只让林公出面。”

不少老朋友联络他,一起来反对林如海,都被他拒绝,伤害了多少交情。

说个不好听的,如果他突然身患重病,那的确要考虑调任彭大海,现在嘛,唐清安倒没有太多忧虑。

唐清安摇了摇头。

但是时代在发展,随着大周的兴起,百年下来,很多制度就跟不上发展,需要不断自我改进。

“海外司就是搭建的台子,先掌握规则,最后我们也要成立一家公司。”

以他和彭大海十余年来的感情,同起于微末,所以对彭大海,唐清安是信任的。

勋贵出身,又中科道探。

当时更有顶头上司史鼐的放任。

巡盐御史只有一年的任期,而林如海能担任多年,证明了他在治理经济上有充足的能力。

大周的军户世袭制度,从前明承袭而来,至今三百年的时光,积弊丛生,而边军至今还能保持不弱的战斗力,可见军户制度并不是无一可取之处。

自己能控制金江镇,独立于朝廷之外,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

顾道初本就不是坚定之人,要不然自己也不会提拔顾道初担任右支使。

林如海内心也忐忑,但是他没有反对。

他内心清楚,自己能成为右支使,不全是他的才能和资历,准确的说是将军为林如海铺路。

消化了九州岛的第四镇,就有了分裂的根基。

“海贸利润大,又常在海外,官府的影响力却只能存在于码头上,林公所言极是。”

无商不富。

林如海的出现,正好符合唐清安的人选。

盐政收入是大周财政的命根子,但凡无法满足朝廷的需求,林如海是无法连任的。

顾道初忍不住说道。

其实并不是高深的计谋,正如张居正改革,也是先推行考察法以治人,再关掉反对改革的私院,扭转风气奠定基础。

唐清安信任林如海,因为整个大周,只有林如海有这份能力,如果林如海都办不成,唐清安不信其他人能办成。

牵一发而动全身。

根据柳湘莲的汇报,加藤忠广联合各藩,带领九州军队北上,计划与德川忠长合军。

被幕府流放到九州的松平忠直,亲自出面说服了大阪谱代大名松平忠明,大军一路顺畅直到山城河内一带才受阻,与幕府军队胜负未分。

唐清安冷静的说道。

“现在至关重要的还是支持第四镇,我们为此做了多年的努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总不能到了收获果实的时候,因为举棋不定导致竹篮打水一场空。”

把人才放在能发挥他作用的职位上,是上位者的职责,唐清安不在勉强他。

商人们势力强大又脱离朝廷的掌控,就会形成自己的力量,最后抗拒朝廷的管理。

而且有镇使陶鏴,稽查使方士珍等官员在第四镇,彭大海想要违制也不是简单能办到的。

唐清安看向顾道初,没有打算放过他。

无论眼光胸襟还是才能,人际关系等等,都是数一数二之人。

林如海是国之干才。

要改革,林如海是舵手,他唐清安身为领头人,需要对林如海表现出足够的支持。

其他制衡的手段都是虚的,只有调离彭大海才是正道。

“英国和荷兰成立的东印度公司,是支持商人们的政策,也是整合商人们,在他们头上安了笼头的手段。”

林如海露出感激的目光。

人们都认为冯胜之才是老成持重之人,言林如海是外人,不在乎金江镇好不容易迎来的好局面。

史鼐,刘一儒,魏毅,贾雨村等等,他们都不行。

九州岛正受灾,加藤忠广一方粮食短缺,派了使者联系第四镇,愿意放弃对琉球国的企图,认可金江镇在琉球国的统治,希望能从第四镇手里采购粮食。

林如海明白了将军的意思。

林如海提出了解决方法。

孤悬海外代表了金州管控力低下。

田亩是看得见的,商贸是无形的。

按照将军的计划,最终是让日本本土内乱不止,同时割据九州岛。

他们的忧虑不是不存在,但是也不能忘食废寝,而且他对于彭大海有信心。

要改革先治人,治人需要先扭转风气。

英国与荷兰,是无法一力管控不可计数的商人的,但是两国可以通过管控东印度公司,从而控制所有的海商。

“所以需要一场改革,不能全盘采用朝廷之策,我们不但要支持各地的商贸,促进济州岛的海贸,但是也不能任由发挥,最终要控制在官府手中。”

看得见的东西,人们心中有底,看不见的计划,人们心中会感到不安。

见状,唐清安也不再提此事。

朝廷不想换将军的职位么,不也是换不掉。

现在换彭大海容易,但是隐患太多,未来换彭大海,谁知道能不能换掉。

第四镇只能通过船只,一年往返数次联络金州,金州的人大多不熟悉第四镇的情况。

现在不同。

如果第四镇控制了九州岛,岛上的日本人可不认金江镇,常年以往只会认彭大海。

冯胜之就对将军的政策感到不安,多次提出反对,认为海贸但凡有意外,导致财政无法支撑军队,会令金江镇崩盘。

冯胜之敢出面反对将军,提醒将军新政太过偏激,应该稳妥为上,他的行为才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

比起其他三位节制使,彭大海更像是土皇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