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王薛两家的联合(2/2)

“看到我这里的惨状了吧。”

“为什么?”

“行礼。”

不像蛮族。

界堪学着汉人的礼仪,连忙拱手回礼,也有不少的首领,手臂放在胸前弯腰。

将军虽然没有学过道学,但是知道仁义。

想要亡汉族,必须要亡汉字。

这是阳谋。

于是图门顾不上岳讬和硕讬两兄弟,整日去和官员们过手,为忠顺王来登州前铺平道路。

为了证明自己。

一部三国道尽天下道理。

因此在金州,王薛两家子弟,围绕薛姑娘合成了一股势力,薛姑娘的地位越高,越符合他们的利益。

薛蝌无奈的摇了摇头。

能抵抗住诱惑,不陷入温柔乡中,本身又有条件获得优秀的培养,那么起点就是大部分普通人的终点。

金人的文字出现时间短,没有文化的底蕴,武力衰弱后,文字也就消亡了。

整个奴儿干各部都没有自己的文字。

弟弟还是很聪明的,这个主意亏了他能想出来。

一百万人虽不少,但是散布在偌大的奴儿干则不够看,到处是千里无人烟的地区。

虽然没穿着金江军的军服,但是那股味道太过明显,轻易就能让人分辨出来。

文字只有具有文明的国家才会有。

“为何?”

蓬莱城外的难民区,各种关于金州的口号,口口相传在流民的耳朵中。

只要懂政治的人,就明白需要平衡本土势力。

族叔从来对族人严厉,对家族的妇人都苛刻,更何况他们。

王仲纳闷道。

不是他小觑各族。

犹如历史上的金人,在立国之前是没有文字的,立国之后才开始创建文字。

“那可不行,岂不是让蛮子壮大。”

薛蝌提醒道。

就能挡住任何反叛的部落,让他们止步于乞列迷城,用人命填都无济于事。

京官穷,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京官就吃款项银子,捞一两银子也是捞,捞一百两银子也是捞。

明面上服你,私下各种小动作不断,明明抱着善意,却狗咬吕洞兵,让人防不胜防,颇为厌烦。

汉人讲道理,也有包容的耐心,可惜世界上不是所有民族,都像汉人一样讲仁义的。

以城为根基,逐渐蔓延开来,把越来越多的地方,彻底纳入官府的统治。

城墙不高,城池不坚,但是放在奴儿干,以各族的攻坚能力,就是一座不可动摇的城池。

辽人,汉人。

薛家和贾府不同。

不过既然对方不愿透漏消息来源,薛蝌也就懒得追问。

想着该怎么回复他。

金江镇给予各种扶持手段,鼓励汉民进入奴儿干开垦田亩,由官府提供物资,组织人们开荒修水利。

“全体听令。”

根据他们的推论,林如海的上位,就是将军对来自国内人才态度的改变。

不如此做的人,最后的局面就是被本土势力架空,或者说向本土势力妥协。

薛蝌又羡慕又自豪。

鸟铳落地,数百名毕业生伸出拳头,笔直的胳膊,从左右到犹如一条线。

年轻就说明没有拖累,能活的率性,充满了朝气,是最有活跃力的群体。

王仲不以为意。

身边都是自己族人,硕讬无所顾忌的骂道,在辽西的时候,他可不敢这么说。

年轻真好。

后来他才知道。

土地面积是辽东的数十倍。

薛蝌回应道。

“乞列迷城,根据金州公文的记载,被老奴屠戮了一遍,城池也被毁掉。”

为了不引起将军的反感,这股势力在国内为将军维持政局,打通扩大商贸,又亲自参与金州的发展。

于公于私,将军也无法拒绝。

但有部族不同。

本来是计划直接从山海关入京畿,后来得图门之邀,坐船到蓬莱,帮图门压阵。

京官是如此,下面的地方官同样是如此。

~~~~~~

岳讬和硕讬两兄弟,得忠顺王的举荐,多年镇守辽西有功,提拔为辽西参将。

“哗啦。”

薛蝌压下心里的复杂情绪,仔细的询问。

后世的俄国到了奴儿干,不讲道理,只会屠杀,留地不留人,杀得干干净净。

“金江镇的辽人居心叵测,迟早会乱了汉人的江山,我们此去京城,必当警示汉人皇帝。”

岳讬如此想到。

人口是核心手段。

王家抱团,是京城出了名的。

薛蝌最后说道。

硕讬恨恨的看着那名金江军的身影。

绝大多数的部族,直来直去颇为爽朗,哪怕有敌意,也很好解决,互相之间多沟通,解除误会即可。

王仲摇了摇头。

无论是袁绍,曹操,刘备,孙吴都是如此做法。

王仲低着头。

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牢不可破的文化。

因为他们面对的诱惑比普通人要更强。

老奴让汉人协助创立蛮文,也才几十年的历史,没有底蕴和发展,蛮文无法单独使用。

“我这里有什么好羡慕的。”

有了宅子就要有下人,有了下人就要有轿子,有了排场就要有撑场面的字画瓷器……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谁也阻挡不了,就是想要反抗,面对城池也无能为力。

赵洪范本来就佩服忠顺王,和图门一见倾心,把当地的情况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图门解决了不少的问题。

见状。

薛蝌取下火盆铁架上的铜壶,倒了一碗热水给他。

只要大周的百姓们,接受了所谓汉人,辽人的说法,那就太令人激动了。

不费一兵一卒,就可造成十万兵都达不到的效果。

“不能让他们这么顺利。”

看着难民们,硕讬又想到了一个主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