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各地援兵(2/2)
郑雒本不用解释,仍然向眼前的年轻官员解释,因为对方是秦夫人的弟弟。
粮食,大豆,草料,鸡蛋……布匹,药品,箭矢,马铁蹄,兵器,布甲……
“府使,我们有朝鲜国主的国书,你不应违背,万一破坏金江镇和朝鲜的传统友谊,只怕府使承担不起。”
秦钟的主意解决了此患。
“为何?”
“只招收在籍百姓,不接受官册中不在籍的百姓。”
“让安边,德源,文川,永兴,丁平,预原郡六地征调援兵。”“请镜城都护府节度使率军支援咸兴。”
山道上更是危险,而且载重也不高,少则一两石,多则两三石不等。
他的计划是两千人,远达不到他的目的,不过此事不急,消息会逐渐传开,越来越多的百姓得知后,就会来响应。
重要的是,此城是日后金江军从咸镜道入平安道的关口,不重要的是,当下的金江军,以收复咸镜道为主。
监营太监的反问,让李商吉无言。
最后看了看府使身上的衣服,微微露出了笑容。
“如此恐怕征募不到多少青壮,徒耗大量精力,效果反而不大,似鸡肋。”
金江镇以受朝鲜国主所请,持朝鲜国书,入朝平叛,至少口头上咬死此理由。
招收朝鲜百姓,帮助运送物资到甲山和长津,每名壮丁每日提供两升粮食。
初见成效的秦钟,满脸的意气风发。
“介时只怕就算收复咸镜道,我们手里也无民可用。”
府使大义凛然的拒绝,并再一次提出,让金江军离开长津城,并且离开咸镜道。
秦钟笑道。
目的地三水城,原来运送去物资的民夫,带上空车开始返途,整个三水城,已经堆积了三四万石的物资。
辽河套的把他伴就是如此。
看着秦钟离开的背影,郑雒摇了摇头。
因此三水地方上的乡绅们皆在观望,还没有人做出过激的行动。
薛蝌亲自来探望,并且带来饭食,劝慰对方吃饭。
五千草原骑手,其中一半出自把他伴。即减轻了沈阳的防御压力,又加强了金江军的实力。
秦钟带着官差,在三水城中出了告示。
“如何拉拢?”
当年他们在辽东本土作战,物资运送虽然艰难,更苦于物资的短缺。
辽阳当年未失陷前,辽东都司也收拢了很多的蒙古人,偏偏在老奴攻城时,蒙古人发生了兵变,是辽阳陷落的原因之一。
郑雒问道。
很快就有数百名青壮,招募到了秦钟的手中。
金江镇高层内部,已经有传言,等顺利收复咸镜道和平安道,会和赫图阿拉城,共设一府。
监营太监不满道。
解决了此事,秦钟没有离开三水城,而是走访各地,接触各地的两班乡绅。
“可以加一条。”
……
“既然是入朝平叛,应该去平安道,而不是来咸镜道。”
漫长的补给线,也是两万东征军的生命线,不容丝毫马虎。沿道按路程修葺的棚区,提供民夫们歇息和住宿。
当年辽东人心尽失,遍布蛮族的奸细,人心慌乱,才有敌人的可趁之机。
风水轮流转。
~~~~~~
咸兴府。
一切以战事为重,还是战事和民生兼顾。
从二品的封疆大吏。
五千草原骑手,从沈阳到镇江,沿途的物资补给,皆是秦钟随军。
此一时彼一时。
但是金江军影响了他们的利益时,恐怕当下稳定的局势,会立马激变。
镇江到三水的补给线,秦钟是负责的官员之一。
明年,秦钟希望能外放此地,加深自己的资历,然后再回去节度府。
还有不少的乡绅子弟,愿意出头帮助秦钟做事。
“你可见过真心求死之人,还会在意仪容的吗?”
府伊张孟子,北清都护府节度使李商吉,监营太监等等,商议李家人提供的情报。
秦钟没有放弃,委婉的透漏。
“此人绝食是假,自保是真,不用太过焦虑。”
队伍才出发没多久。
李商吉不满的看向监营太监。
他是主官,不用在乎秦钟的建议。
“以粮食为诱饵,招募朝鲜百姓为我们运送粮食,即可减轻三水城的力量,又能加强我们的民力,一举两得。”
张孟之缓缓的说错,然后看向李商吉。
“来不及。”
“金江军明日就能抵达咸兴。”
李商吉颓废的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