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付出的代价(1/2)

第459章 付出的代价

自从金江军入城后,金忠善就去了军营,呆在了他的军队中。

有时候。

作为一名局外人,能更加看的清楚危机。

既然是入朝平叛,那么必然进军平安道,直取叛军的根基,而不是到达不相干的咸镜道。

更何况。

咸镜道是朝鲜和大周有争议的地区,遍观金江镇的平辽侯,此人行事犹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以常理推断此人,必定会被其牵着鼻子走,落于他的手掌之中。

当年的汉城政变,以金忠善的局外人的眼光来看,获得最大利益的不是朝鲜国主,更不是金瑬李贵等人。

而是远在辽东的平辽侯。

一名士兵赶来通传。

“应该让金江军退出城中。”

……

“长公子吉人自有天相,朝鲜国主也不是坐以待毙之人,我们相信朝鲜国主的判断。”

金忠善的儿子,迫切的看向父亲,希望得到父亲的解惑。

“好啊,你投靠了金江军。”

他不是个墨守成规的人。

金江镇比起日本,金江镇更有底气,因为对方有朝鲜国主的国书。

他一直在躲避,却没有想到,金江镇还是找上了他,让他躲避不下去了。

金忠善的儿子,至今也无法相信。

幕府的将军,朝鲜的国王,把他当做自己人,给予了重任,给予了富贵。

朱子学在日本大行其道,他就是其中的支持者之一。

“金节制使,这是何意?”

金忠善闻言,不置可否。

当年幕府将军征集二十万大军入侵朝鲜,父亲离开日本前,一言不发毫无动静。

“我已经派人去联系了咸兴府府伊和北清都护府。”

谁知在长津碰到了大难题。

反而是愚者。

包括后世。

~~~~~~

金忠善请了友军的将领,商议金江军的威胁,人们没有怀疑他。

刚抵达朝鲜,就率兵作乱,协助朝鲜抵抗日本。

不把长津城的七千朝鲜军掌握在手中,金江军如何敢不顾后路去咸兴府。

如果对金江镇不满,就不会用收复二字,而是占领,入侵等等词言。

咸镜道归入朝鲜已经将近三百年,地方上的两班还是百姓,或者奴隶,大多都来自于朝鲜国内。

李成贤哑然。

金忠善不是被李成贤说服了,他既然没有联合友军反抗金江军,实际上他早已经有了决定。

李成贤不在隐瞒。

“饶命。”

“朝鲜国主是个聪明人。”

“金江镇受朝鲜国主委托,入朝平叛,但是因为形势所迫,需借道咸镜道……”

日本的善待,给了他日本的名字,朝鲜的善待,给了他朝鲜的名字。

“金江镇是否要收复咸镜道?”

他还是什么人呢?

金忠善不是纯粹的武人,也是具有文化素养的儒将,常年研究儒学。

各将有的大怒,有的要拔刀反抗,有的求饶,生态部一,可都随即被日本兵们制服。

他们是汉高祖刘邦的子孙,是堂堂中华人。

比起愚者,聪明人更容易被控制,前提是实力一直保持强大,不让对方脱离掌控之中。

眼前的人,是一名聪明人。

正因为聪明人看得清楚形势,知道该做出什么举动,才能保全自身。

面对朝鲜衰败,处处战败的大势下,已经亡国的情况下,仍然举兵背叛日本。

谁也不知道他会做出什么令人不可置信,让人看来昏聩的举动。

凭借这份国书,金江镇可以减去很多麻烦。

可是却不能改变,他是汉高祖后人的血脉。

目前,解题的关键人物,就是金忠善。

作为日本将领,主动帮助朝鲜,抵抗日本入侵的金忠善,他的军队中,有不少的日本人。

“父亲,为何忧心?”

和朝鲜旁的节制使,节度使不同,金忠善有数百日本兵,是他对军队掌控力的根基。

“哈哈哈。”

“唉。”

但是他又不能说不是。

第一次见金忠善,李成贤不敢说出实情,还是继续试探。

父亲忍耐不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报,金江镇判官李成贤营门外请见节制使。”

金忠善让人把他们压下去。

“据我所知,平辽侯心爱的长公子在汉城,在国主的身边,叛军已经抵达汉城。”

金忠善闻言,长叹一声。

数百名日本士兵,还有千余朝鲜兵,在他的目光下,站在演练场上操练。

金忠善忍不住大笑。

“节制使怎么看待金江军整编三水城两千朝鲜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