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第六位总兵(1/2)
第455章 第六位总兵
陶杰不急,根据刘兴祚对赫图阿拉城的推论,他认为不应该操之过急。
但是将军不同意。
要求他尽快和赫图阿拉城谈好条件,所以陶杰只能特事特办,又来了赫图阿拉城。
但是比起上回,他的态度更加强硬。
“将军仁德,愿意给赫图阿拉城生路,只要归顺金州,就可保留主力。
其余部族,由金江镇官员管理,如果答应,那么金州将提供物资,接济赫图阿拉城的百姓。”
要么接受他的要求,要么他就离开,双方之间,不再有余地。
上一回是投降,此次是归顺。
意义不同。
豪格愿意和陶杰继续商谈,关于其中的细节。
李适冒了巨大的风险,参与金瑬李贵他们组织的叛乱,逼前任朝鲜国主李珲退位,立下了大功。
冯胜之亲自带领官员入赫图阿拉城,开始清点人口,运送物资,救济灾民。
他奉命保护长公子。
其余的蛮丁,战斗力远不如旗兵。
李守白催促前军直接开动,想要顺势拿下临津江,直逼汉城。
赫图阿拉城二十万人口,妇孺孩童远比青壮要多,两黄旗的旗兵,只剩下千余人。
“平辽侯的博爱之名,人尽皆知,虽然以前和平辽侯交战,但是我们败的服气,心里没有怨言。”
成江的守军,见到叛军渡河,连抵抗都没有,就一触即溃,让叛军轻易的渡江成功。
同时。
为了不影响金江镇的战略计划,对于赫图阿拉城的诸事,整个金江镇一路特事特办。
双方同意了七千的数字。
“谁也不知道形势会如何,父亲也是保守起见,终归,形势一片大好。”
李守白大笑。
整个地区除了几条江河有险可持,其余地方望马平川,以叛军的势头,只怕入无人之地。
以多年来平辽侯的威望和手段,不是出尔反尔之人,豪格认为是可信的。
陶杰不置可否,平静的等着豪格的要求。
“外将出发前,沈阳那边的七千军,已经在行军的路上,应该抵达了镇江。
李适叛乱的速度会如此之快,超乎所有人的预料,各地连抵抗都没有。
双方敲定了诸多的事情,陶杰提出了请求,豪格自立称汗,但是金江镇是不认的。
根据地情,合理种植,精耕细作。
各自退让后,豪格咬死了七千之数,差别看上去不大,但是青壮是家里的顶梁柱。
好不容易熬了过去,结果又水灾连连,不少的田亩被淹没,无法获得收获。
第一位外族的总兵。
合计两万四千军,只要集结完毕,随时可以南下打击叛军。”
只要遵守金江镇的法律,那么金江军就不踏入赫图阿拉城境内。
“六千。”
才半个月的功夫,就能达到如此地步。
外部大敌皆服,内部政治清平。
“七千。”
只是,他要担负起责任,所以随陶杰去了金州,见平辽侯,归顺金州。
叛军攻破黄州,随后的凤山、瑞兴、平山皆降,朝鲜官兵在成江隔江抗守。
面对大半年来的灾情,赫图阿拉城真的养不活二十万人了。豪格无能为力的主要原因。
其余的人口,由金江镇接济,但是只派官员来治理,不会影响赫图阿拉城的安危。
铁,锅,盐,布,茶,粮。
要么饿死人,分崩离析,被金江镇不费吹灰之力的拿下。要么接受金江镇的救济,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人口已经超过五百万的金江镇,各地百姓们,在州府县治理下欣欣向上。
“平辽和如何保障我们部族的安危?”
李倧皱起了眉头。
“七千五。”
谁也没有想到,会这么轻易的拿下平安道和黄海道。连李栴至今都不敢信。
根据最新情报。
从此。
豪格成熟了,不再是当年那个虚荣的小将。
同时。
从罪民流放之地,全境面对外地入侵,施行卫所制军屯,重心以军事为主的,严苛的大环境。
在赫图阿拉城无数人的复杂心理中,一行人踏上了归顺之路。
因为长公子在他身边。
为了什么?
为了道义吗?当然是为了自家的权势,但是他被金瑬李贵他们打压了。
不但朝鲜国主没有料到,金江镇同样没有料到。
~~~~~~
“哈哈哈。”
没有外敌入侵,没有贪官污吏,没有太监破家,没有将头索糜,齐心发展内政。
最重要的是。
赫图阿拉城,只保留两旗旗兵,不得私自扩军,会有金江镇的官员监督。
经由鸦鹘关入长城,一路过苇子堡,松树口,清河堡,本溪城,辽阳,鞍山,海州,营口,盖州,复州,新金,最后抵达金州。
压垮了许多新搭建的屋棚,冻死了很多的牲畜。
不等后方的回复。
朝下国主让各地的援兵,坚守临津江,同时催促后方的援兵,赶紧支援汉城。
从前明收复辽东以来,数百年的岁月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