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新扩军(1/2)
第449章 新扩军
金州。
金江镇节度府。
贾鉴陪着将军,还有谢友成,三人关起门来,惬意的看着舆图,商讨着如何扩张金江镇的地盘。
新合军是将军的想法,在把他伴草原的胜利,坚定了将军的信心,也让其他的人不在担忧。
根据推论,多尔衮从辽东带出了十余万的人口,还有赫图阿拉城二十万的人口。
其中八旗的本部人口,至少高达近二十万。
赫图阿拉城跑不了,让人头疼的是多尔衮,唐清安也怕这小子,跑的太远,让金江军无力去追。
所以半年下来,金江军一直没有逼近奴儿干司境内,就是担忧吓跑了他们。
半年的麻痹,豪格果然舍不得赫图阿拉城,没有迁移的迹象,只是多尔衮一部,至今没有发现去了何处。
草原上的形势变化莫测,百年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让人眼缭乱。
辽东本土,接触的势力太多,所以需要更多的兵力。
按照宰赛以往的经历,虽然桀骜不驯,但总体上,属于对大周友好的阵营。
“先收复关外一带的草原吧。”
因为金江军目前,还没有多余的力量,可以拿出来应对幕府将军。
用三年的时间,抹平高达八九年战争,积累下来的战争的创伤,让七万金江军士兵精神焕发。
而金江军因为长达八九年的战事,开始大规模裁兵。
如果会的话,唐清安要考虑延缓对琉球国的支持,哪怕拖得越久,导致金江镇未来支持琉球国复国的形势越不利。
唐清安说道。
宰赛前来沈阳,唐清安猜测是其叔祖粘的主意。
除了武震孟,负责大后方的安全,其余三人代表了金江镇的三个未来开拓的方向。
主要目的。
金州附近的新金,大连,旅顺,青泥洼各地,包括金州城,算上亲卫营,合计驻扎了三万金江军士兵。
他和金江镇之间,必然有一场决战。
犹如历史上,后金最强大的时候,已经征服了科尔沁与喀尔喀,面对如此绝境。
最开始是属于大周的熟部,向大周称臣纳贡,后来被左翼蒙古统治,直到大周和左翼蒙古陷入衰败,各部保持了中立。
次要目的是防备朝廷从登莱的突袭,金州太过靠近海边,需要提防一二。
宰赛的结局,受蝴蝶翅膀的扇动,改变了原来死在蛮族手里,而是重新回到了自己的部落。
这三万兵,是金江军中参军最老的士兵,根据军司的安排,两年内不会大动。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争斗。
朱文不敢擅自做主,派人快马加鞭通知金州,请金州方面尽快做出决定,要如何应对宰赛。
明年达到两万,后年达到三万,形成以军校官为骨干,朝鲜兵,草原兵,乞列迷兵,苦兀兵等为枝叶的军队。
巴图鲁汗在这些部落的影响力,是大于金江镇的。
陆军的新合军,一营两千人,水师的新合军,一营一千人,刚好一万人。
虽然如今的威望和实力远不如以前,但仍然还是喀尔喀的大首领。
当前的形势。
无论金江镇的实力,发展的多么强大,都不会动摇粘的态度。
但是唯一不足的是,在此计划之下,金江镇的军力,已经无法维持扩张,只能稳定目前的疆域。
朝鲜和草原都很重要。
而辽河套的朵颜卫已经名存实亡,其余的把他伴部,科尔斯部,鬼麻部,堡赤库部等。
也是为何要派柳湘莲去日本的原因,探清楚幕府将军对此事的态度,会不会引发更大的战争。
导致了北镇军和左翼蒙古发生了冲突。
谢友成的起家是朝鲜的话,贾鉴的起家就是草原,金江镇的重心投入到哪一块,就是谁占据了主导。
奈曼,扎鲁特,喀尔喀,科尔沁各部精疲力尽,民生衰败,牧民无法维持生存。
唐清安认可了贾鉴的说法。
各族士兵立功后,调到军校学习三个月,或者六个月,通过考核后,提升职位返回原部队。
右翼蒙古在俺答汗的带领下雄起,实力强大,不断侵扰左翼蒙古的地盘。
把两人的神色看在眼里,唐清安心里忍不住暗叹。
安排了谢友成,唐清安看向贾鉴。
辽东的官兵,也耗尽了潜力,加上朝廷的积弊,让明明占据辽东之地利的辽东都司,最后却消亡了。
现在的金江镇,计划重新收复这些部落,但是又要做到不引起巴图鲁汗撕破脸。
新合军在把他伴的首战告捷,意义重大,预示着新合军成为主力部队。
如果当时新合军战败。
贾鉴提议道。
一时间。
原本分配给家人的民田,加上分配给他们的军田,他们在地方上,必定会成为香馍馍。
“关于宰赛,你怎么看?”
冯胜之和顾应时等人,亲自负责安置退伍的士兵,不光分配了大量的军田,也成为了地方上的稳定力量。
金江镇当然不会采取下策。
最初。
到了年幼的林丹汗时,涉政的毛脑大,已经无力管控各部。
达赉逊汗死后,其子土蛮汗,其孙秉承父志,三代人接力和大周作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