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又见林黛玉(1/2)
第441章 又见林黛玉
林如海回到家中后,就开始向国内的朋友写信,发动他的关系网,打探相关的人才,一连几日都在此事上费心。
离开了书房,到了妾室的房中,没有看到姑娘。
“黛玉呢?”
“我派丫头去问了,姑娘正在看书呢。”
林如海听到答案,心里复杂。
自家的姑娘,论容貌和才学,委实非常人可比,让他欣慰。
女子无才便是德。
受这股风气的影响,除了些许关于妇德的书籍,认得几个字,很多富裕之家,不让姑娘读其他的书。
王熙凤,李纨都是如此。
如何兼顾君权的威严,又保证君权不被乱用。
除了这一点,林黛玉还是很高兴来侯府的。
“林公辛苦了。”
莺儿坐到了榻前的矮凳上,周氏从外间又搬来一个矮凳,里间的椅子还有两张。
也是众人羡慕的对象。
“我觉得等老爷回来,我们应该向老爷说说,让小乾多留几日,又不耽误什么,何必如此催促。”
但是莺儿有自知之明。
侯府和贾府不同。
否则。
林如海不是老古董,虽然面上没有表态,实则内心是受到很多兴起思想的影响。
看向了唐晏乾。
薛宝钗笑道。
林黛玉犹豫了一下。
探春,薛宝钗,她们三人,又是从小一起玩到大。
薛家的姑娘,比自家的姑娘大三岁。
所以先和林黛玉说起话来。
她到底是闺房中的女儿,无法轻易在外露面,在家里又没有玩伴,实在是无趣。
“晴雯姨母,你别哭了。”
自从上回一别,唐清安已经几日没有见到过林如海。
秦可卿在贾府教导了她许久,让她明白了很多女儿家需要注意的事情。
葛藟进来说道。
众人纷纷起身,林黛玉躲在薛宝钗身后。
关乎未来金江镇的政治核心,是千秋万业的根基所在。
但是贾府当初不放过她,各种招数,甚至提出要把她的儿子送去京城,送入贾府抚养。
不显山不露水。
林黛玉坐上马上,去了侯府的西院。
莺儿,晴雯,香菱,她们三人都是丫鬟出身。
辽东谁最大?
平辽侯。
金江镇在辽东设立府衙制代替卫所制。
林如海想到了更远的情景,所以不太看好秦夫人。
等周氏搬进来矮凳,晴雯直接坐了上去,见状,薛宝钗才拉着林黛玉坐到了椅子上。
晴雯让薛宝钗和林黛玉做椅子。
林如海的妾室,回头看向林如海,林如海点点头,那妇人才带着丫鬟们去姑娘处。
大周的思想有了很多的派别。
有些人才是无法靠着培养就能培育出来的,是可遇不可求的。
“只怕老爷不会同意的,老爷在公事上,从来不会改变主意,我怕会让老爷生气。”
更有林如海正在摸索的学道之事。
果然。
将军家里形势太复杂。
包括贾府的贾母,虽同为女人,但也说出女子不应该读书,认得几个字就够了。
探春和林黛玉同岁,薛宝钗比她们大三岁,不会让将军不开心,也不会让探春生气,所以仍以旧日姐妹相称。
晴雯让开了她原来做的位置,唐清安走上去,做到榻上,笑着让众人都坐。
他也不会专门请先生,从小教授女儿读书。
他做的事情,都是关于金江镇未来的大计之事。
丫鬟文杏亲自为黛玉奉茶。
薛宝钗让林黛玉和晴雯坐椅子。
听说两人在贾府关系不错,其母也经常照顾自家的女儿,对此,林如海不怎么在意。
也只有在辽东,深知将军的思想,林如海才敢仔细的思考。
唐清安点点头。
但是他的娘,还有他喜爱的姨母,和众人都很熟,所以他乖巧的站起来叫人。
秦可卿和将军感情深厚,但是她的环境不同,多年和贾府的暗斗,让她无法轻易的表态。
“等下我们一起去秦夫人处吧。”
唐清安刚想要靠,秦可卿就递过来了一个枕头,放在榻背下,垫着唐清安的背。
“哼。”
其实。
只此一道上,就让林如海不在乎其他的欲望。
“林公最近可好?”
秦可卿是屋子的主人,等唐清安话音落,就在炕桌的另一边坐下。
薛宝钗听到晴雯的话,默默的低下头,当做没有听见,这么多人,不需要她说话。
她不想斗,只想和将军朝夕相处。
自从到了金州,受将军的影响,才展露了他的想法,结合将军的思想,整合成了一股新的学问。
林如海就是这种人才。
长子与嫡子是不可绕过的问题,长子哪怕优势巨大,最后往往败于嫡子。
小儿唐晏乾,犹如大人的模样,反而安慰起了晴雯。
“小女代家父谢过将军关心,家父最近常在书房,并不清楚家父在做什么。”
学道之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