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新的扩张(2/2)
所以贾鉴出使草原,同样是承担了很大的风险的。
事败了就跑。
别说巴图鲁汗,就是我们金江镇,也是需要付出全力,才能应对的大敌。”
谢友成担忧的说道。
此举,让喀尔喀的台吉们做梦都会笑醒,外部环境陡然宽松了许多。
而且唐清安还有一层忧虑。
实际上。
从福建移民之事不可耽搁。
无功而返的鞥绺布,把他的担忧告诉了奥巴。
延缓到明年,后年,甚至更久,介时,萨摩藩能从国内获得多大的支持。
他派去联络草原的使者,被杀了一批又一批。出使蒙古,是后金官员最高风险的事情,老奴都如之奈何。
他的威望不足,无法指使下面的部落。
幕府将军支持萨摩藩,对抗外部势力,稳定琉球国,会获得名声,恢复威望。
连这么大的部落都如此,还是草原人搜寻草原人,最后都找不到,何况更小的部落。
很快。
“巴图鲁汗如果不能稳定科尔沁草原,最后科尔沁分裂,那么喀尔喀草原就不会信任科尔沁的实力。
积蓄几代人,地盘是如今金江镇的数倍,实力不比现在的唐清安要弱。
这并不是妄言。
虽然如此,老奴仍然在其背后支持他,有蛮族的压制,让不满他的台吉不敢跳出来。
草原可不是风平浪静的地方。
老奴远征林丹汗,命他率部汇合,结果科尔沁草原,众多的台吉没有响应他的征召。
屡次向他们下令,禁止草原上截杀他的使者。
即减少了海盗的来源,又救助了无地贫民,最后充实了金江镇的人口。
派去的是官员,不是军士。
但是一个稳定的科尔沁,和一个不不稳定的科尔沁,绝对是完全不同的形势。
让朱文派人去长城外的熟部,打探当地的形势,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第一时间汇报回来。”
蛮族余部已经势弱,却还分为了两部。
篝火上。
当初林丹汗被老奴打败,老奴威逼了科尔沁,喀尔喀众多的部落,加上自身的八旗兵。
唐清安盘算了一番后,定下了先后重要性,向众人说道。
到了最后一步,甚至可以答应出兵协助他。
他举行了浓重的欢迎仪式。
一次平安,两次平安,三次平安,不代表次次都能平安。
金江镇现在动手,面对的只是萨摩藩,拖得越久,那么日本国内支持萨摩藩的声音会越大。
随着萨摩藩占据琉球国日久,形成了事实,哪怕是幕府也捏着鼻子认可。
但是草原的部落多如牛毛,人心各异,谁也无法分辨谁是凶手。
新合军暂时留在沈阳,以备草原之事。
此其二。
该如何应对这场未知的风险,又保证今年的大计不受影响,谢友成和贾鉴都没有主意。
所以他才成立了两支新合军,士兵的来源,大多是新募的各部青壮,以及朝鲜士兵。
两者的区别,是金江镇需要时间,重铸在草原的威望。
贾鉴自有他的考量。
贾鉴告别了家人,汇合了军司安排来的数十名骑手,离开了金州,向科尔沁草原疾驰而去。
那么金江镇的战略计划,全部要废掉。”
科尔沁会发生如此的巨变。
草原人虽不少,可草原辽阔,部落里很难有新的陌生人。
那时候可没有金江镇,后金是一个含括奴儿干司,科尔沁,辽东,朝鲜,部分喀尔喀的巨大势力。
浩浩荡荡在草原上搜寻了数月,最后也只能无功而返。
代价太高了。
但是。
后两者都用出了全部的实力。
他们直面左边的威胁,后方又不可信。
历史上。
贾鉴闻言。
德川忠长会被幕府将军赐死,不论用的什么理由,终归会动摇幕府将军的威信,让一些亲近幕府的老派大名们心生不满。
随着科尔沁草原形势的不稳,那么这两支新合军就不够用了,需要调用骑兵老营。
不论是军司,包括唐清安,都不愿意继续让老营在流血,而是希望给他们一两年的,修生养息的时间。
奥巴拍着贾鉴的肩膀,笑着说了一番。
金江军的士兵是人,不是机器。
他自立为巴图鲁汗,并不被台吉们支持,因为会为科尔沁带来战争,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喀尔喀草原的察哈尔本部,视线转移到了科尔沁身上。
不论是长城内外,哪边的士兵都不是能随便进入的,除非是战争状态。
他是个聪明人。
但是奥巴没有办法。
谁也无法预料到林丹汗的行动。
没有第一时间答应。
奥巴的要求,看上去有利于金江镇,但是会把草原上内部的仇恨,转移到金江镇上,未来的损失远大于当前的得利。
不过他也不能拒绝。
支持奥巴,是符合金江镇的需求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