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得关东者得天下(1/2)
第421章 得关东者得天下
国内有不少的新学出现,甚至提出男女的才智是一样的,女子也可以学习道学。
还有主张鼓励寡妇改嫁等等。
虽然不是主流,而且遭到打压,却无异于是进步的思想,但总体上,核心未变。
唐清安听到林如海口中,吴文华震惊的模样,就忍不住大笑。
“希望林公的心意,能让对方理解,开结果,逐渐打开儒家接受更新事务的大门吧。”
走一步看三步。
林如海知道将军想要改变大周的风气,应对新的变化,所以主动提出。
他来逐步推广他的学问。
中西融合,优者为先的思想。
唐清安认为很难。
德川家族和丰臣家族,大坂之阵决出了胜负,从此,德川家族毫无疑问,获得了绝对的优势,地位无法动摇。
那么他只能一步步靠近。
侍奉过二代将军德川秀忠,和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出任幕府的“普请奉行”。
最后才消亡了儒家的核心思想。
唐清安的精力,因此没有放在林如海所言之事上。
日本同样如此,寺庙的权利不弱,作用也更大。
此族征战数十年,打败了朝鲜,打败了鞑靼,也打败了周军。”
未来主要的敌人?
不确定!
大周如果国泰民安,金江镇的主要敌人就是海外正踏上殖民的西方国家,目标是新大陆。
他一路来逐渐成功,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靠近幕府。
他不会提出让尊贵的客人,和武士们比武这种,得罪客人的举动,但是也仍然大谈武士道。
自有他的傲气。
在木地板上,柳湘莲安静的看着他的朋友,幕府驻朝鲜的使者,柳川智信,向他介绍的新朋友。
浑身的震惊。
越是了解日本,他越是佩服将军的眼光。
前者他不愿,后者太难办。
先认清当前的主要敌人是谁,然后放下争议,团结更多的朋友,而不是全部推到对立面。
真如此。
“在我国辽东,有一蛮族,崛起于深山老林之间,人人善射,不惧性命。
对于蒙古,日本人还是很忧虑的。
柳湘莲向柳川智信学习了一两年的日语,很快就听明白了小堀远州话中的意思。
国内的寺庙大行其道,官员和文人,喜欢在寺庙提供的客房居住,待客。
柳湘莲接下来的话,令小堀远州满面红光,比起刚才的热情,更添了几分引为知己的骄傲。
将军说他不太懂目前的日本,需要更多日本的情报。
征战八年,无一败绩,打败了蛮族,建立了金江镇,正是我朝的平辽侯。”
“这器具上的诗歌,是否来自《古今歌集》与《敇撰和歌集》,作为的茶具铭文?”
果然。
东方没有诸国,只有一国,朝鲜也是大周的藩国。
那么先推广开林如海提出的想法,哪怕只是撕开国内儒教的一道口子,也能让日后轻易十倍。
对方会不会支持萨摩藩,从而引起更大规模的战争,等等相关情报,都需要柳湘莲探查。
那么金江镇就先要对付大周。
十余年前。
欧洲的搅屎棍。
但却不会太过,更不会瞎说。
柳湘莲既然拜访此人,当然做了充足的准备。
常对人言,自己是一名茶道师。
柳川智信和小堀远州二人,都被柳湘莲的话吸引,聚精会神的竖起耳朵。
正是伟人提出的战略。
“一直到有一名将军出世。”
上至贵族官员,下至贩夫走卒,柳湘莲都能打成一片,被人引为朋友。
正合圣人所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贾琏都不行。
“这名将军出海只带了数百人,面对的敌人,是治下已经高达五百万人口的蛮族。
贾琏虽然当初在澳门,和西方各国的商人打成一团,在日本却不见得行。
一旁的柳川智信,见气氛如此地步,也忍不住从中笑道。
当又听到鞑靼时,小堀远州才开始变色。
那这名大周贵族口中提到的蛮族,是一个强大可畏的势力,不可小觑。
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幕府将军。
等解决了一件事,再来分清楚谁是新的敌人。
只一句话,就让小堀远州忍不住露出笑容。
日本和大周。
如果能诚心诚意的对待宾客,即使是粗茶淡饭,客人也能满意而归。
做到了人人平等的地步。
“茶道一道,需即进一餐,亦应盛情。”
“真乃大豪杰。”
乃至后来又提到大周,小堀远州的神色,才终于严肃了。
没有什么大道理可言,此乃一念觉悟而勇往直前。”
他穿越前,民族经历了多少的磨难,乃至新的国家建立后,又经历了多少的挫折。
“善。”
日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