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和平降临(1/2)

第418章 和平降临

沈阳,抚顺已到金江镇手中,如今,此一带的北方,长城内还有蒲河所,新城堡,会安堡,三岔儿堡,包冲堡……数十兵堡。

以及铁岭城,开原城,昌图三城。

辽东是卫所制。

以卫所管理地方,施行军户军屯。

不可计数的兵堡,和内地的县城,城镇有部分相通的功能。

各堡外种地的百姓,不只是有军户,还有不可计数的民户,民户不在军籍,也不在民册。

因为辽东没有州县衙门,所以没有户籍。

虽然不在册,却不代表不纳税,不服徭役。

这些不在籍的民户,同样被当地的卫所管理,而且受到世袭武官们更肆无忌惮的压榨。

如今。

多尔衮说着瞎话,想要忽悠住界堪。

正好留下来,延缓金江军的脚步,为他们赢得时间。

不过实力不如人,武力的对抗已经败了,只能任由人摆布。

剩余的各地,只有不到二十余万人口,辽长城外的赫图阿拉城,皇台吉让长子负责,迁移了近十万人。

他如今的实力,不可能强硬的逼迫所有人,唯独拉拢才是上策。

大哥阿济格战死了,二哥多尔衮负责开原人口的迁移,他负责昌图人口的迁移。

“我会向汉人告知,我们不在和他们打仗,只要他们接受,那我们就在奴儿干司修生养息。

一座皆一座的兵堡,被士气如虹的金江军,轻易的收复。

沈阳陷落。

不知道多少人也起了心思,但谁也没有想到,界堪竟然带着族人回来了。

大胜。

日本侵略各国,势颓后想要谈条件投降,被否决后,仍然决定顽抗,最后意志被碾压,被粉碎,举国绝望的无条件投降。

意思为聪明的统帅。

“界堪,你率众独自离去,要去哪里呢?”

唐清安为何不接受蛮族有条件的投降,甚至不接受皇台吉死前,提出的有利于金江镇的计策呢。

多尔衮知道弟弟的心思。

取而代之的是奴隶制。

多铎想要去赫图阿拉城。

自从沈阳被围后,多尔衮就不许众人叫他旗主,而是称呼他为墨尔根戴青。

前番多尔衮在大辽河的表现突出,获得皇台吉的夸赞,赐给多尔衮墨尔根戴青的美号。

众多的人口,按照各旗各牛录,踏上了往奴儿干司的行程。

多尔衮深知多铎的性子,耐心告诫他,现在不是胡闹的时候。

“大哥,是否去赫图阿拉城?”

多铎诧异的看向二哥,不懂他为何拒绝。

界堪叹了口气,改变了主意,随多尔衮回去,加入大部队中的迁移。

“你留下督促,我去见他。”

见多尔衮没有呵斥自己,界堪也放下了手里的弓箭。

我们的实力,无法正面应对金江军,只有躲着他们,寻到机会反攻,才能获得生机。”

如今沈阳城落,他将是所有蛮族的统帅。

多尔衮欣慰的拍了拍多铎的肩膀,他们到底是同胞兄弟,不同于别的兄弟。

是性命重要,还是享受重要?

多铎不傻,选择了前者。

如此种种,当然会引起不小的恐慌。

正如他穿越前之前的历史。

墨尔根戴青一词来自于蒙古,蛮族喜欢这个词,借用了过来。

他不想再让族人打仗。

远处就骑着马,赶过来一名蛮人,神色慌慌张张的。等看到了多尔衮,连忙上前急报。

他知道沈阳的陷落,蛮族的控制力已经跌到了谷底,就算强硬的压下界堪,还有其他的人。

一直在清阳堡,辽长城内侧,才发现了百余人,骑着马,赶着大车,乱糟糟的前进。

“我要回到我们部落以前的地方,不会再为你们蛮族打仗,这些年我的族人,已经死了很多了。”

蛮族把奴儿干司的部落,迁移到长城内,又从辽东各地强制迁移来大多数的汉人。

在多尔衮的强调下,所有人都开始称呼他墨尔根戴青,把他原来镶白旗的旗主的身份渐渐抹平。

远东的日本军,澳大利亚的日本军,皆受到了清算,受到了惨无人道的报复。

例如侵略远东,侵略澳大利亚的日本军,大多数没有了后代,所以不会有人为他们感到心痛。

他不在犹豫,直接下令各部退出长城,进入奴儿干司。

什么叫无条件投降呢?

自己的威望比豪格要高,实力也强过豪格,到了赫图阿拉城,两兄弟可以轻易的从豪格手中夺下权利。

降还能有一线生机,不降则必死无疑。

随着金江镇的北征胜利,除了沈阳一带。

有不少部落知道界堪率部离开。

他的话引起了多尔衮身后亲卫们的愤怒,纷纷拔出武器。

形势很危急。

屠戮过百姓的蛮军,没有得到该有的惩罚,反而得到了不该有的善终,那么他们的后代,只会觉得惋惜。

混天暗日的劳作,活的比牲口都要凄惨,十数年后,能完好归国的不到一成。

多尔衮的话,让界堪身后的人们犹豫了起来。

二十余万的人口,加上金江军,朝鲜军,还有众多的民夫,合计数十万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