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一举歼灭(2/2)
自从跟随了金江镇,兵强马壮年年扩军,成为了国内不可轻视的力量。
除了沈阳,其余各地都用蛮丁守城,唯独本溪重要,派了千名旗兵协守。
越战越勇的金江军,让谁也不敢小觑。
只剩下最南端的三部义军,因为行军距离过远,还未抵达。
所以。
如此艰难形势下。
不少的妇女,还穿着从国内带来的衣裳,一眼就能认出。
在北宋时。
……
“百姓种地,供养官府,军队,参加民训,为军队提供源源不断的补充。
因为科学家无法研究透彻,门都无法摸到,才感到绝望而发出的呐喊,发出如此的比喻。
金江军和朝鲜军远远不断抵达连山关,满山遍野的旗帜,开始出现在平顶山。
唐清安笑着问道。
人们从部落发展到国家,把这种竞争称之为战争。
如此的信任,是三部义军,多年的奋战,立下众多的战功,从而赢来的。
唐清安准备用利益得失,来说服二人,不在空谈思想。
他们当初马多,就连步兵都配了马匹,到达目的地后,步兵在下马作战,获得行动迅速的优势。
金江镇也逐年的强盛,越来越深不可测。
但是事务发展最终的结果,谁也无法提前判断出优劣。
他们都是这种做法,唯独我们金江镇,以正兵为主,负担所有战事,伤亡不小。
“兵备道或一年一训,或一年两训,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正兵的作战经验丰富,是宝贵的财富。
守军有一万余人,除了少部分的旗兵,绝大多数都是抽丁出来的蛮丁。
“辽东的土地,加上奴儿干司的土地,两地之广,如从漠河到旅顺的距离,相当于从旅顺到大员岛的距离。
老熟人权申旭,提前至镇江,与陈凯武共同调度诸事。
陈凯武找到权申旭,提议大军提前出发,大军前进缓慢,三部义军可以随后赶到。
还有一万余的朝鲜军,以三部义军为主,等齐聚后,由高金权等人,带领出发。
此事我认为,的确应当慎重思考。”
“我的才能不足,不知道哪种方式更好。”
他心中的计划,当然不会在辽东养活两千万人,哪怕能养活,他也不会这么做。
不光是陈凯武当做自己人,哪怕金江镇上下,大部分也视作他们为自己人,没有太多的防备。
所以这些官员们,是从此角度出发,所以提出的想法是吗?”
而目前大周国内百姓的人口,远远无法让唐清安满意。
他们这三部义军,原来都不是最强大的。
由朝鲜国内,提供的远远不断的物资补给,在民夫的运送下,堆积如山,库不能入。
最南最北最西最东。
仍然用了数百年的时间,才半开发美洲。
卫所士兵穷困,很难娶上媳妇,军中老光棍很多。
“日本的大名,采用战争消耗人口的方法,解决人口增长,以免陷入粮荒的境地。
那么百姓就很重要。
看到上朝年复一年的越发繁华,这些年年入朝作战的卫所军士兵们,谁都心中殷羡。
因为在他的眼中,百姓不是消耗物,而是不可快速获得的宝贵财富,和正兵是一样宝贵的。
藩国军中的势力,大致三部最亲近金江镇。
不日。
千年前的古人,就懂得连横合纵,唐清安当然也懂。
众多百姓组成的义军,其首领仍然大多都是两班阶层出身,例如最出名的天降红衣将军。
唐清安不再询问,而是仔细的说服两人。
听完徐辉的话,唐清安看向谢友成。
“好多咱们朝鲜的妇女。”
卢顺义向高金权,柳以全二人说道。
前明还能找到一些边角落,组织百姓开垦土地,到了我们大周时,连边角落都寻不到了。”
如果不是金江镇的出现,几部已消亡。
“例如攻城战中,是伤亡最大的时候,可以投入民兵,协助正兵作战,减轻正兵的伤亡。”
他先要听听两位军司头脑的想法,再来决定如何开口。
如果本溪城破,那么金江军可以长驱直入,绕过奉集堡,直接威胁沈阳。
但是正兵宝贵,用更多民兵的伤亡,来减少正兵的伤亡。
大周承袭大明,也是如此。
是他们自己的原因,而不是外部的原因,更不是盟友的原因。
三部义军。
和平宝贵,唯本身具有组织战争的能力强大,才能求得和平,求得讲道理的机会。
就如刚才徐掌书所提到的日本。
经历过后世熏陶,以及信息大爆炸,遍观世界的历史,就能看战争的本质。
战争的八个年头。
受到保护的藩国,其百姓仍然困苦,却不是金江镇之责,是其国内两班腐朽的原因。
沉吟过后。
内部的,外部的。
本溪城则是防备平顶山方向的敌人的最后屏障。
朝鲜国弱。
唐清安说完,谢友成和徐辉,陷入了沉思。
只要不做乱,反而会赐予更多的物资。
不久。
但是大周不同。
不论是西班牙还是葡萄牙,或者不列颠等,他们人少,只能以杀戮来统治殖民。
唐清安看着眼前两名军司的主官,连他们都无法跟上自己的思想,内心只能叹了一声。
最后一部,主要是借着林之远,或权申旭的手,由他们二人提拔起来的。
山林间的战斗,双方互有伤亡,谁也没有讨得便宜。
平顶山是兵家必争之地,那么本溪城,是关键中的关键。
“陈参将信任我们,我们也不能辜负他的信任,当立刻出发,以免延误战事。”
我们国内更加文明,采用的是开垦田亩,增加粮产的方式。
谢友成露出苦笑。
而将军所言的前者,谁也不知道会如何,或更好或变坏,总之对于现状,造成了很大的风险。
虽然将军仔细解释。
所以。
其部的义军士兵,也大多解散,重新沦为普通百姓,没有得到回报。
当大周走上移民海洋的道路,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能遍布世界,形成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
“至于担心正兵的伤亡,正确之道应该是官员用心补给,将领善于作战,军司努力协调,方为正道。
永远都在。
说到底,心中仍然还保留了传统固执的偏执思想。
战争。
第四日,抵达八千余。
金江镇立镇,但是主动探索。
至于卢顺义等,他们的祖父,完全是百姓出身。
他本也是卫所军普通军户,因为作战奋勇,被金江军将领看重,推举给了林之远。
只是按照自己的心意的话,谢友成是认可徐辉的言论的,但是他跟随将军多年。
但是现在就跟众人提及新大陆,海路十万里之遥,很难让众人心服口服。
朝鲜目前名义上,仍然还是大周的藩国,但论影响力和控制力,金江镇无出其右。
从有生命的时候开始,生物之间的竞争也一同开始,并且永远都会存在。
“平顶山无法施展旗兵,是否把敌军引入开阔的平原上,以骑兵歼灭朝鲜步兵?”
这些人的心意都是好的。
其余的义军,首领金沔、郑仁弘等等,都算是乡绅,两班阶层的末尾。
如此安排,避免浪费时间。
至于开垦田亩。
朝鲜各军远远不断开赴抵达,由陈凯武带领两千金江军士兵,接纳联军。
但是我们的种族,经历了上千年的扩张,肥沃可以利用的土地,都已经达到了极致。
认知的不同,外人很难解释,哪怕唐清安和冯胜之等人,多次提过大地是圆的。
两班勋臣,含括了朝鲜国内方方面面,哪怕是义军也是如此。
所以。
两千金江军,三万余朝鲜军,提前出发。
话虽然难听,但是理却不变。
作为从金江镇盟友上获得好处的藩国,当然要付出对等的义务,派出军队帮助作战,以及提供物资云云。
唐清安笑道。
两人不光勇猛,也心细胆大,知道他们出头的机会,只有靠着金江镇。
我认为在我们的努力下,投入大量的物资,兴修水利,组织民众开荒垦田。
且有友军协助作战,方为万全之策。”
大山一部,带五百零六名卫所军,七百匹马,渡过鸭绿江,进入镇江。
而后者的思想始终不曾断绝,并屡屡上文,因为后者才是常态,前者是少态。
金江镇的出现,以及其在朝鲜国内的影响力,让太多人的处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城中。
当卢顺义等人,抵达镇江时,已经收到陈凯武的军令,告知了其要做的事情。
行军的途中,道路的两旁,时不时的会出现村落,村落中在周围田地中的百姓。
双方的探哨,巡逻队伍,已经发生了多次的交锋。
因此哪怕经受过常年教育的人们,不少人信以为真,以为上帝是存在的。
田亩越来越多,房舍越来越多,孩子越来越多,棚户区越来越少,人们脸上的菜色越来越少。
本来就已经保持不住优势地位的蛮族,哪里敢把主力军队分开使用呢。
作为老将,他当然不会困守孤城,让自己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但是也不会强硬出击。
平顶山。
就是他的陷阱,一步步把猎物诱惑到死地,寻到机会一举歼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