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插旗(2/2)

眼前的人年龄已经不小,看上去五十左右的年龄,但是却身材高大,气势不同。

毕竟打败对方容易,吞并对方难。

“身侧大敌未除,如何又引新敌?且济州贸易之利,也必当维护。”

那就是民心。

自己如何是这个意思?而谢友成却占着大义的名分,不顾实情这般压迫。

前些年入侵琉球,也是以此为由出兵,上朝将军,可要为我国做主啊。”

论其规模来,和沈有容手中的力量不能比。

呈光复辽东之势,已经无人可阻。

三方虽有争斗,却人口都不多,台湾又足够大,倒是没有产生强烈的冲突。

其实船上还有更多的粮食,但是沈有容不敢多支取,毕竟主要任务还是接应福建之民。

不论是荷兰人,还是西班牙人,本土到大员都是十万里之遥,名不正言不顺,应当借鸡生蛋。

“不过我可以向你们提供武器和一些粮食,帮助你们度过难关,并且承诺,不久后,一定会直接出兵协助你们。”

其状其惨,故以埋怨名之。

自己必须需要正视此事。

并登记造册,承诺会继续提供援助等等。

但是这些人获得支持后,在琉球国掀起来的浪潮,却绝对不是沈有容可以比的。

“此人是奄美群岛的入番众主取。”

众人都看向了他。

“只要上朝愿意支持我们驱逐萨摩藩,我必定能坚持到上朝军队出现的那天。”

不是他不想要招收更多的人,可是他没有粮食,连温饱都无法维持,只能东躲西藏。

不为权利,而是为金江镇的稳定。

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就是大亲东之主的两个儿子,甚至打退了萨摩藩的军队。

因为此处反对最为激烈,而萨摩藩鞭长莫及,无法轻易的制服当地,彻底放弃归服此地。

“当初丰田秀吉入侵朝鲜,大言不惭要征大周,萨摩藩征集军队,要求琉球国供应粮草。

军司的官员,大多都是这么认为的。

乃至数百年后,日本和清政府谈判,也是放弃了先岛群岛,只要求奄美群岛,琉球岛。

冯胜之却反对谢友成。

谢友成不满道。

因为野人族的骚扰,开荒并不是很顺利,经常发生冲突。

此等违逆之举,被刚上任的郑迵三司官拒绝,并且派使者去告知当时的福建巡抚赵参鲁。

沈有容身侧的郑周,向他仔细介绍对方的来头。

金江军的强大,让军方的将领底气十足,蔑视八方,也让士兵们士气高昂,不惧战争。

唐清安也在思考,到底采取谁的意见。

历史上。

但是在追击的过程中,遭到铁炮打穿了胸膛,从而失利。

“其实接济闽地百姓,也是收复台湾。”

筱川勘津就是跟随他们的将领,逃离到琉球岛后,最后沦落到了此地。

而且金江军向来不做吃亏的买卖,这些人想要获得原来的权势,不可能不出力。

因为这些闽人开发台湾过程中,不少人或遇风浪葬身鱼腹,或水土不服客死他乡。

指出了金江水师分身乏术,只收拢福建困苦之民,一路万里就已经极其的艰辛。

军司现在越来越嚣张,已经有独驾金江镇的势头。

见将军还没有做出决定,贾鉴开口提醒众人。

沈有容观望过去。

可见先民开拓之不易也,后世子弟理当珍惜,不容放弃。

原来的时空,因为台湾地形如弯弓,浮海如平台,遂称之为台湾。

听到上朝将领的话,众人纷纷面露失望,甚至有人不满起来。

如此一箭三雕方为上策,既能保住海贸之利,又能收复故土,还能获得熟地。

安南离开中原太久,当时的百姓人心已不在大明,需要更强力的手段。

不过现在出现了转机,因为金江军的水师,带着他到了先岛群岛,逃离到此处的琉球人士,立马聚拢到了一起。

贾鉴笑道,缓和现场僵硬的气愤。

“以人为重。”

台湾又称为大湾,大员,台员,福建沿海之民,又称之为“埋怨”。

金江军从弱到强,从少到多,多次击败蛮军,乃至去年又一次大败蛮军。

不过到底不易现在就闹出不和,他作为机密,深知将军的抱负,金江镇才踏出了一步而已,远未到志得意满之时。

“海盗多出自闽地之民,收拢了闽地之民,也为日后收服在大员屯田的海盗们打开局面。”

军司终于定下了命令。

庞大的船队,绕了台湾一圈,惊动了西班牙人,荷兰人,海盗,以及岛上的闽人。

最后在土地上,插下了大周和金江镇的旗帜,去了海对岸的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