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突入辽阳(1/2)

安平山后面就是汤河。

一些精疲力尽,翻了无数大山的陌生人,出现在了汤河岸边,望着大河发呆。

朝鲜府使权申旭,同样在朝鲜士兵中,沉默的沉思接下来该怎么办。

蛮族因为要对抗庞大的联军,抽调了一切可以抽调的力量,已经顾不上太多的地方。

长白山脉的连山关,甜水堡一带的兵力,也都抽调一空,只剩下不多的警戒兵力。

没人认为金江镇会分兵,金江镇的确没有分兵,但是金江镇把朝鲜军分兵了。

就算如此,唐清安也没有指望朝鲜军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不过是想着朝鲜的卫所军其实就是民夫,战场上多了反而不利,因此分了一部去发挥些牵制的作用。

这数千朝鲜军,反而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料,最先达成作战目的,突破这一带的关卡抵达辽阳。

但是权申旭并没有太过高兴,因为他有自知之明。

不打,就这么观望,错失良机,又怕得罪平辽侯,日后被平辽侯怪罪。

这么多辽民权申旭管不了,让他们独自去投奔镇江。

“存地失人,存人失地。”

“辽民投奔我,我增加一分的力量,而蛮族损失辽民,则损失一分力量。

辽阳,沈阳一带的辽民人口密集,而且村落中的蛮族人口富裕。

而金江镇得到了补充,那么金江镇的实力,将越来越强,根基远超过了蛮族。

立刻引发了河对岸的激动,一个个汉民开始拖家带口的,开始试探渡河投奔对岸。

所以如果真的引起平辽侯的责罚,权申旭觉得自己扛不住这个压力。

“不论朝鲜军能不能攻破辽阳,现在蛮族陷入了被动,反正是不能让他们撤离此地,耗死他们。”

权申旭见此,心中松了一口气。

“投奔金江镇的辽民越多,我们将进退自如,不管局面如何变化,我们都立于不败之地。”

蛮族进退不得,金江镇同样进退不得。

“是该撤军了。”

权申旭也派了士兵,翻山越岭,从长白山脉中绕路,抵达大片岭墩,然后在北上营口。

此消彼长,这场决战已经因为辽民的选择,金江镇获得了胜利。”

得闻后方有朝鲜军出没,他无可奈何,又得知大量的辽民逃离各地,同样无可奈何。

现在随着蛮丁的离去,各处的蛮族都收到了报复,辽民牵走,拿走被蛮族抢去的物资。

朝鲜士兵突入到了汤河,这个军情紧急送往了辽阳。

各方的军情汇报过来,军司商议后,报告了唐清安,但是众人看不清楚蛮军的意图。

金江镇没有预料到朝鲜军会作战成功,毕竟前番就连金江军在连山关,都碰的头破血流。

他已经看到了自己的胜利。

谢友成并不是妄言。

各方势力中。

至于出兵攻打河对岸的朝鲜军,辽阳不敢冒险,本来就没有多少兵力,如果辽阳失落敌手。

继续打下去,深入蛮族腹地,他不敢。

平辽侯去年送子入朝,此举不但感动了朝鲜国主,两班贵族,就连朝鲜的百姓,谈起此事人人兴高采烈。

朝鲜军之所以率先抵达目的地,是因为这里的战场掏空了蛮族的力量,才让朝鲜军顺利的突破。

此举引起了朝鲜士兵们的兴奋,在河对岸大呼小叫。

连本溪,沈阳各地的辽民,都打着胆子逃跑,甚至因为蛮人的阻止,引起了对抗。

但是战事必须要分个胜负,不然来年金江镇要独自面对蛮族,会消耗更多的力气。

原来时空所学到的知识,理解的越来越深,也越来越感到佩服。

带着牛羊,粮食,拖车络绎不绝的聚集到了河边,成为了一个乱糟糟的庞大场景。

“蛮军在为撤退做准备。”

忠顺王比他们更加靠近海州,根据他对将军的了解,至少目前不会和朝廷翻脸。

那么根据如今的局面,蛮军如果撤退,海州一定会在金江军抵达之前,落入忠顺王手中。

不时有骑手达到此处,观望对面的士兵,朝鲜士兵得到命令,拉弓射箭逼退河对岸的骑手。

如此下来,就不只是权申旭此处,各处都有辽民往南而走。

众人就朝鲜军有没有可能攻破辽阳,开始了争论。

有官员说道。

唐清安把自己的思路想众人解释完,最后笑道。

出现了陌生的士兵,引起了附近的注意。

甚至有的地方的辽民,集体做出决定,带着村里的积蓄,一路大摇大摆的离开。

有了朝鲜军的帮助,辽民渡河的速度越来越快。

一边派人去告知皇台吉,一边收拢各地的蛮丁,严守辽阳城,紧闭城门。

军中有两千五百驻守镇江多年,为金江镇效力的朝鲜军,这些士兵大多都学会说口语。

有大周帝国,蒙古健儿,金江精兵,蛮族勇士,任何一方拿出来都不是朝鲜可以应对的。

辽阳乃重城,绝对不容有失。

这个军略,优点是保证了辽阳不是,缺点是地方上对汉民的管控,陷入了低谷。

终于形成了一股风潮。

“当前务必让镇江紧急接应辽民,并妥善安置,清点人口,另外就是田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