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安达(1/2)

贾鉴向忠顺王请辞。

“你的才能我非常喜爱,我的身份你也清楚,你是个聪明人,我将亲自向朝廷为你奏功,你可愿意留下了辅助我?”

忠顺王热切的说道。

忠顺王有心留下此人。

他是皇帝的亲叔叔,随着皇帝掌权日久,国内想要投靠他的人不知凡几。

听到忠顺王的挽留,正是因为自己是聪明人,才要做聪明的决定啊,贾鉴委婉的拒绝。

竟然被拒绝了。

忠顺王虽然内心不喜,面色却不变,到了他这等地步,国内权势滔天,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拒绝而感到愤怒。

就像他到了辽西。

所有人都一时间投靠了他。

忠顺王极力的挽留,贾鉴没有办法拒绝。

此地留不得。

不过又想到自己有什么资格两头下注呢。

以此人的年轻和能力,多半能获得的他想要的东西。

王达子听到贾鉴想要离开,没有强留他,反而为他着想,主动的派人护送他。

如果战事顺利,我们光复海州城,随后赶来金江镇,必定讨要海州城。

如果传了出去,那么自己无疑把金江镇得罪死了,彻底断绝了自己的后路。

王达子部向来遵守大周朝廷的规定,和大周的交往,都是遵照大周的章程办事。

粆此人心思太过厉害,不好轻易的交心,唯独台吉王达子,才是真正的直爽的性子。

不然就算他靠着先手,抢先占领了海州城,也抗拒不了金江镇。

倒是贾鉴顺利的逃回了金江镇,他们几名留下来的人,反而能活下来。

其实有一句话他没有说,如果自己真的被抓住了,他们几人估计得不到信息,就会被人乱刀砍死。

“安达,你可要救我。”

这些如今人到中年的熟人,像歹青年轻时也是阴坏阴坏的,一枚老硬币。

贾鉴慎重的交代他们。

造化弄人。

如果此人能在金江镇的话,以金江镇的环境,必定能成为一名把心思全部投入到军事中的将领。

不反击巴林部,却突袭王达子的部落。

自己目前的处境好像不太妙。

进入了大帐后,程之信一改刚才的嘴脸,诚恳的再一次向忠顺王提议道。

大周有些将领,的确不可理喻。

既然贾鉴这么坚定,程之信反而认为此人不可留。

金江镇军多,而我辽西军少,必定要拉拢蒙古军的支持,以对抗金江镇。

听到忠顺王的保证,程之信才鼓足勇气。

当时的辽东经略杀良冒功,这个良就是王达子的部落,因此有人弹劾。

“贾鉴安达,有我在此,必定保你无事,你就留在我的部落,看谁能动你。”

他手中的人才,犹如过江之鲫。

刚说完这条建议,程之信心中就有些后悔。

忠顺王觉得自己还是小觑了眼前的人。

加上一旁敖汉部的台吉歹青拱火,一句有仇不报谁看得起你,因此有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哈流兔之仇。

贾鉴从忠顺王的大帐中走出来,因为被忠顺王拒绝他的请辞,正陷入走神中。

听到这么一说,王达子反而理解了他,自己当初受到的委屈,不就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么。

“贾先生。”

程之信迟疑,下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他不知道自己这么说了后,忠顺王会如何看他。

贾鉴无言,用力的点点头。

不知道当时的辽东经略哪根筋搭错了,还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将兵甲一律焚毁。

拱兔部的王达子,个性爽朗,如今也是最先帮助大周对抗蛮族的部落。

听到忠顺王的话,程之信面色怔了怔。

听到贾鉴的求救,王达子十分的纳闷,好端端的怎么就有了性命之忧。

“贾鉴此人刚才向我请辞,我没有答应,许下重诺想要拉拢他,可他同样拒绝了。

没有人选择去告密求生。

觉得拱兔部好欺负是吗。

这说明了什么不言而喻。

所以对于数万蒙古骑士,忠顺王必定要拉拢过来,如此才有从金江镇虎口夺食的底气。

程之信虽然有才能,却困守一地,不如贾鉴的视野开拓,其收到的信息远不是程之信能比的。

而对于蒙古部落的态度,自己又是关键人物。

结果就是萨尔浒之败。

贾鉴是一个老狐狸,这一回真的感动不已,向王达子说了实话。

“此人在蒙古部落中影响力太大,他既然铁了心投靠金江镇,说不得不能留他。”

歹青的行为能理解,当时辽东经略的行为实在无法理解。

王达子好奇的看向贾鉴。

贾鉴找到了王达子处。

因此程之信认为投靠忠顺王才是捷径,才是正确的道路。

“尽管说,我信任你。”

贾鉴神色动容。

贾鉴对王达子非常的信任。

贾鉴难道认为在金江镇的好处,比在忠顺王这里都要强么。

乃至从忠顺王的营帐中走出来,心思都在思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