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战起(1/2)

唐清安骑在高大的马匹上面,二十五岁的他,不管是精力还是身体,都在迈向巅峰的状态。

哪怕这两年的养尊处优,却并没有忘记锻炼。

因此身上的金色铠甲,没有需要改动的地方,和三年前一样的合身,显得整个人威势十足。

行动的大军,保持着安静,上万人的队伍里,只有脚步的声音,和盔甲武器碰撞的声音。

在唐清安身边,有军司的谢友成,徐辉,支使冯胜之,主判官顾应时。

然后就是参将李道信,郭英,亲卫营将领万三,王本。

负责朝鲜军的将领陈凯武,刘兴祚。

以及朝鲜督军林之远,府使权申旭,将领卢顺义,高金权,柳以全。

四名奔走陈德言,贾鉴,柳湘莲,陶杰。

陈德言虽然很少出现在金州,但是他多年来,负责金州在京城的朝堂关系。

然后一条崎岖狭隘的山道,只能并排两个人,反而拥堵了起来。

只阅读量上,任何一名普通的孩子,都能超过古代大部分读书人的水平。

“二哥,小时候你教我骑马,还记得当时跟我说的话吗?”

听到代善的话,皇台吉才满意的收回视线。

“二哥的教导,我一直铭记于心。”

金江镇这一回是收复故地之战。

在唐清安心目中,这些蒙古人才是同胞,而李永芳这等汉人,无论如何也不是同胞。

为大周带去了不可计量的损失,因此死心塌地的跟随蛮族。

也不是全好,有时候没有才更好。

陈德言没有甚么感慨,倒是柳湘莲。

如果所有人都坚持到底,那么哪怕这场决战我们获得了胜利,剩余的人们会退入奴儿干司,大漠等地方。

皇台吉看向身旁的代善。

民族不能把自己框死,在唐清安看来,民族是无限的。

皇台吉突然改变了口吻。

什么都不管,杀光烧光的确是最简单的,最让人痛快的,可是也最容易让人迷失人性。

那就是关于民族。

连日本的大名们都懂得这个道理。

金江镇的崛起,导致了汉军军心不稳,因此不敢把汉军分离出来建立汉八旗。

想要夺下此关,必须要付出性命的代价,连山关只有百余人,车轮战耗死他们。

人情世故。

哪怕受到猜疑,也没有多余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把自己的路走绝了。

人人都不认为会是失败者。

“此战必胜。”

将军虽然才年轻,但是以他的成功,值得众人听取他的教导。

倒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这么多的弟弟中,皇台吉会脱颖而出登上汗位。

比起李永芳,范文程,宁完我等这些汉人,要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日本永禄九年二月。

他的身旁,范文程,宁完我等一众汉臣,大军之中,还有他两白旗中大批的汉军。

甚至有人喊道要杀尽蛮人,以绝后患。”

而对方虽然有二十余万大军,却是多支军队联合起来的。

但是如阿克敦这等老将都还在,面对这场国战,人人一心奋战,没有畏惧之心。

这个道理并不复杂。

“人的一生,他所有的一切,力气,精力,身体都会快速的枯竭,唯独一样东西,它永远的不变。”

这一回蛮族大军,因为没有蒙古人的帮助,只凑齐了十余万军队,其中大部分都是蛮人。

“学问不会变,可以不断的学习,让自己的学问越来越精深,加深自己的认知。

这些汉奸,和这些蒙古同胞提鞋都不配。

而一旦金江镇的士兵们,迷失了人性,那么将会成为一把双刃剑,最终伤害到自家的百姓头上。”

代善并没有忘记,反而记得很清楚,一个字都没有漏掉。

且是平辽侯从小的结拜三弟,不论是资历,还是威望,都不比旁的人少。

任何愿意接受汉文化,遵守制定的法律,付出义务获得权力,认为可以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民族。

皇台吉并不认为自己会失败。

越后国大名上杉谦信改变了原来的计划,抱着征服的目的出兵下总国时。

整个蛮族的青壮,被抽调了大半。

朝鲜的士兵们也有火器。

在数百名凤城守军的带领下,悄悄的从凤城出发,经过斜阳站,到达通远堡,摸到了连山关治下。

如此宽广,人迹罕至的老林,大山,沼泽之地,从此成为我们难以根除的大患。

和上回攻打连山关一样,还是发挥不了作用。

听到将军没有回答,而是讲起了大道理,在场的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

连山关的守军,用常常的杆子,一头有锋利的铁器,往下面连捅。

不选择文化上面的优势,反而以血统论,那就是放弃了自己的最长处,给自己增加了一个瓶颈盖。

“你专心战事吧,我一定会全力以赴的。”

金忠,吴成,薛斌,薛绶,吴克勤,吴克忠,吴瑾,毛福寿等等,这些不少为国立下战功,甚至其中大多战死的蒙古人。

更多的都是在十五年,乃至十九年,甚至二十多年的读书生涯。

他没有父汗的威信,登上汗位以来,做了不少的事情,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

唐清安知道会有人不认可,就从实际的角度出发。

只过了一个月。

认知,能决定一个人的眼界和成就。”

那么就是同个国家,同一条心。

或者捅破对方的盔甲,或者面孔,或者推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