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奸雄(2/2)
还有柳湘莲。
又有憨传调我们各营达子头儿会议,要犯抢南朝,不知那地方,令我们外边,煖兔儿子八个都不听他,老子各带部下达子来争赏等情。”
以贾雨村的能力,能为金江镇在朝廷获取更多的好处。
广宁的长城外的草原,游牧的部落为小歹青、以儿邓、黄台吉等酋……”
因此左翼蒙古从前明开始,乃至到大周,一直都是大患。
京城的。
哪怕是如此,也先送回国内熬资历。
精心狠心,无情无义等等都能体现。
“明年要和蛮族大战,以金江镇本身的实力,我只有五分的把握。”
众人倒是第一次听到这股论调,神情错愕。
不论是朝廷,还是其他的官员,都无可挑剔他的错处。
“是的,雨村兄上任不久,诸事就一一推行,即让朝廷满意,也让金江镇满意,殊为难得。”
原来的朵颜三卫,是前明,乃至大周册封的,指挥使,同知等等,后来被左右翼蒙古共同瓜分了牧民。
贾雨村又不是金江镇内部的人,唐清安只看重的是他的才能,目前双方合则两利。
“我这里有一些从朝廷兵部刚获得的以前辽东各地的旧军报,本来是提供给金江镇参考的,我却发现了不少好玩的事情,大家都看看。”
唐清安也听完了贾鉴的介绍,心中越发的肯定。
甚至林丹汗,都不如自己对蒙古的了解。
总之。
厅内。
下面的中小部落,已经无法探知。
包括下面的官员戴国伟,陈恒,郑国良等等,在地方上辛苦带领百姓屯田。
但是就和咱们对蒙古的感情很复杂一般,蒙古的台吉,对大周的感情也很复杂,不能只用敌我关系来论处。”
和右翼蒙古互市了,就不会再和左翼蒙古互市。
出行草原,的确有很大的危险,贾鉴这一趟的行动,不光是证明了他的才能。
草原的蒙古部落很多,且不固定,常以兵刃恐吓他,他却看出蒙古部落的台吉,没有杀他之心。
后世的史料得出的结论。
冯胜之连连点头。
连大汗的部落,动不动迁移上千里,何况更小的部落。
甚至让登莱,把物资提前运送了一部分到金州,以提供给金州大练兵。
例如朵颜三卫。
如果是这般的话,唐清安可以肯定的说,这个时代中,要论对蒙古的了解,无人能超过他。
“一路遇到很多危险,但是真正的危险却没有发生。”
对于这种情况,唐清安并没有意外。
唐清安当即招来朝鲜的刘兴祚,听取贾鉴从草原带回来的消息,还有谢友成,冯胜之,顾应时,徐辉。
唐清安把众人的神色看在眼里。
用性命来赌。
唐清安笑着让人把旧军报发给众人。
将军如果如此自信,那必定是十拿九稳。
即令通事说称,“有我们赶车二百辆,装载木植干柴,又随带牛马羊只、皮毡等物来卖。”
而左翼蒙古一直以来,都以强硬的手段,想要获得大周的物资。
还有一个就是新来的巡抚贾雨村。
和同时期的大明是一样的形势。
众人的神情,贾鉴虽然没有看到,却也能预料到。
也让金江镇上下,对于这名外来人员,一跃成为金江镇内部核心大员,没有了意见。
品性嘛,脂砚斋也已经有了定论。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谢友成,冯胜之,顾应时,李成贤,包括徐辉,陶杰等等人士,哪个不是随着金江镇的发展,脱颖而出的人材。
偏偏左翼蒙古和右翼蒙古又不一样。
内地的城池是固定的,草原的部落是流动和变化的。
谢友成摇了摇头。
刘兴祚为贾鉴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贾鉴一一介绍完,众人才对辽东长城外的草原有了直接的认知。
右翼蒙古已经全面接受了大周的册封,每个部落的台吉,都会领取大周的册封,以和大周互市获得需要的物资。
这就是大周和草原部落的不同。
众人心中高兴的同时,也竖起了耳朵,听将军的说法。
你是哪个部落的。
“看来蒙古各部还是顾忌我金江镇的。”
名义上却还是朵颜三卫。
而是用熬资历的手段,既可以看清楚对方的才能,又能让对方和金江镇内部融为一体。
说好了草原各部落和蛮族配合,一起攻打大周。
而草原部落十四日,大批的部落,就牵羊拉牛的,先后赶到了辽东兵堡,把蛮族的计划告知辽东守军,说蛮族要联合他们来打大周,他们不知道打哪里。
带着货物,理直气壮的要求和大周互市,生怕自己的部落落后了别的部落。
这就是蒙古和大周复杂的感情。
后来蛮族攻破了开原,蒙古各部立刻向蛮族翻脸,勒令其退出开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