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开端(1/2)
想要获得别人的尊敬,那么你得拿出实力。
对于王丰肃带来的几名教士,他们混身的傲慢,令节度府守卫的亲卫们,看得咬牙切齿。
这么多年来,还没有谁敢在将军面前如此失礼。
唐清安内心毫无波澜。
因为他向来认为自己是最强大的。
强大者不会因为弱小者的无知而愤怒。
而他的强大,乃金江镇。
在来到东方的西方人士的眼中。
金江镇已经成为了不少外国人士的谈资。
但是连一个百万人口的敌人都未能消灭的势力,而同时期的西班牙,全世界本土人口,殖民人口有三千万。
冯胜之,顾应时也只能如此了。
一年合计口粮为八百余万石。”
他负责军事,不像顾应时,冯胜之只考虑民生。
唐清安把贾府,锦乡侯府等勋贵,向他传递的关于皇帝的性子,以及如今朝廷的局势,向二人讲述了一遍。
粮饷则没有,除非从百姓的口粮中挤出来。
辽民已经苦了七年了,他不想明年还要继续苦下去。
民生解决了,可是军事却没有。
听到他们的解释,唐清安也能理解。
和朝廷决裂,金江镇的军需完全不能自给自足。
“这一年开垦的田亩,加上原来的旧田,今年的秋收,田亩合计四百余万亩。
顾应时笑道。
在前明乃至大周,辽东就是自给自足。
“金江镇民户,加入去见统计的新生儿,合计三百五十余万民。”
鱼有丰厚的蛋白质,也算是解决了些小难题。
比起这些国家,金江镇的海上势力的确还很弱小,顶多能在门口和这些商团掰掰手腕。
如果以忙月吃饱,闲月半饱,缺口为不到二十万民。
原来辽东就有五百万民,除了少部分在奴儿干司,大多数都在辽东。
“还是得向朝廷求一求啊。”
如果唐清安未来打败蛮族,收复全辽东,以辽东之富裕,五百万民上下一心。
听到这个人口数字,唐清安没有感到压力,只感到兴奋。
后世的东三省有多大呢。
可是唐清安有信心。
几人领命而去。
济州岛海贸带来了七十余万两银子的利润,以及旅顺商贸,人参贸易等。
几年下来,新生儿越来越多,年年都在翻倍。
吃大锅饭,都穷,晚上都没事干,大家对生儿育女没有压力。
大城市小城市,都密集的覆盖在这一带,其余的大部分辽东中部,东部,只有少数的城市。
民生解决了。
金江镇全部十二万军队,水师五千,明年如何作战,需要征集的民夫。
冯胜之,顾应时两人,一样也是为难,他们虽然不管军事,却不是军事小白。
“船政的船只已经高达千三百余艘,从辽东湾的长行岛,到大小长山岛,以及朝鲜济州岛。
各地的冰窖,盐场都已经满负荷,而且鱼群开始离开原来的渔道,需要重新寻找,耽误不少的时间。”
听到将军的话,谢友成点点头,冯胜之,顾应时都有些担忧。
放在历史中。
的确是不可能之事。
数万匹,头的这些牲口,就要拉出来,济州岛养着的战马,也要离开济州岛,需要供应精料,大豆等。
现在全世界也才几亿人,他反而嫌弃大周人口不够多。
其实以忙月吃饱,闲月半饱,在国内部分百姓,也是如此的生活常态。
虽然比不上南方的一年两季,却也在北方是难得的优质产粮地区了。
“把明年大军开动起来,所需要的军粮,军饷,行粮,牲畜的草料,欠缺的兵甲,火药等各项物资。
唐清安催问道。
未来的金江镇,将会让全世界恐惧和尊敬。
唐清安沉思。
“这么巨大的数目,只怕朝廷不愿意给,或者只给一部分。”
唐清安终于能松口气了。
可打米七百余万石,朝鲜已如约运送四十万石粮食,旅顺商贸一年可得四十万石粮食,济州岛商贸一年可得七万石粮食。
原来是由大周朝廷供应,以及朝鲜供应,还有济州岛的天然马场,才算是勉强解决。
三百五十余万民。
乃至后世。
不以五年平辽的理由,如何打动国内供应金江镇。
在原来他的祖国最困难的年份,组织近海大会战,一年的近海捕捞总产量为两百亿斤。
养这种职业兵,强盛之朝代都才能养三十万上下而已,金江镇如今以小半个辽东来养。
未来如果收复整个辽东,以金江镇官员的能力,养活五百万人绰绰有余,甚至能有大量的积蓄。
唐清安摇了摇头。
他倒是不嫌弃人口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