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国事为重(1/2)

第262章 国事为重

万万没有想到,晴雯怀孕了,过了几日,又告知莺儿也怀孕了。

唐清安感到亚历山大。

这才几年,孩子一个接一个的出生,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父亲,开始担忧家产不够分。

就和穿越前同样的心情。

明知道房子就是个垃圾, 可还是忍不住买了一套又一套,拼着命的想用一生,为下一代提前努力完。

这种心理很复杂,无法言喻。

不过他顾不上家事,各地开始紧锣密鼓的播种,这是金江镇如今的头等大事。

这些年来。

他很能理解为何史书中, 对于每年的播种时节极其的重视,甚至发展到了皇帝都要做表率的原因。

因为农业的国家,播种真的是关乎国家存亡大事的。

马车上,只有两个人,苏观以长辈的口吻叹息道。

“你也勿急, 皇台吉想要打辽西, 这是他为了稳固汗位,没有办法的办法。

“抚台还是原来的样子。”

“以国事为重,朝廷只要给我粮饷军饷,我必定亲领金江军攻打蛮族,五年平辽仍然是我的志向。”

登莱负责供应金州,因此都在传,金州了大力气屯田,开垦了无数的田亩。

苏观立马追问。

果然,又是这种套路。

有说数万,还有人说十数万,总之没有个定论,到底隔海相望,让人无法看清。

跟随苏观出行的官员,见状都情不自禁的微笑起来。

官吏加随从,不过十余人。

唐清安亲送了苏观,才告辞离去。

一路上他们还担忧,出行如此俭朴,会不会别对方冷落,毕竟平辽侯如今的大名,无人不知。

看着明显是才修建几年的水利沟渠,已经开垦的新田,乃至田间劳作的百姓。

“府台。”

这等小节,唐清安不怎么在意。

而各地的汇报抵达金州后,被统计后的数据是保密的。

“不见。”

唐清安回答的干脆,出乎了贾鉴的意料, 脸色不可置信。

朝鲜军也没有动静,他能不知道?

再多的银子, 也变不成粮食,而农田的收获,才是一个农业国家的底气。

官府组织了百姓,两排兵丁站的笔直。

唐清安当即吩咐道。

之所以下定了此心,是因为确定我金江镇的确无力支援锦州,这才是促使他抓住这个机会的真实原因。

苏观等不及了,唐清安也不想拖延时间,而公衙里太过严肃,因此唐清安带路,引领苏观逛金州城外的小山。

在军中讲。

马车一辆辆入了金州城,在节度府街道上停下。

忍不住看向车厢外。

自己从来没有对人言,而把自己的内心看透的人,不可计数,连远在山东的苏观,都明白为何自己的谨慎。

贸易归贸易。

苏观笑道。

山东布政司二把手苏观,这回出门比较轻便,没有带仪仗,上了船直奔金州。

“皇台吉派使者的用意很浅显, 就是想要从将军的口中, 当着使者的面,承诺不会趁机攻打蛮族。

苏观见对方的态度,还认可往日的情面,内心也松了口气。

……

负责的官吏们,安排各位官员上马车,而唐清安,亲自和苏观共坐一辆。

因此山东布政司官员心中,仍然保留了一股傲气,哪怕这番来是求人的。

率领一群人亲自上前迎接。

山东布政司的官员,都是正经科道出身,而金江镇的官员,大多都是秀才和举人。

贾鉴忍不住指责道。

因此。

唐清安摇了摇头。

有些事情,他不准备现在讲,不过很快他就会讲。

两人笑道。

就如他未起家之前,面对封建陋规可以暂时低头,但有些底线是不能触碰的。

所以我这番见不见他的使者,他都不会改变主意,真的能让他改变主意的,是我金江镇突然有了积蓄。

苏观直接询问。

“让他来,我亲自去迎接。”

唐清安给足了面子。

贾鉴明白将军的意思,可是他认为,见一见又没有什么坏处。

“我是真想五年平辽,可是朝廷不放心我,今年的军饷粮饷,一船未派。”

登莱码头运送金州的物资,托此人的照顾,从来没有耽误过,只要物资运来,都第一时间派出。

这是认知的不同。

皇台吉派了人,蛮族的使者停顿在营口, 想要面见金江镇节度使,平辽侯唐清安。

人山人海,旗帜遍地,锣鼓熏天。

山东布政司苏观派了人来,告知他要来金州亲自见他。

从旅顺到金州的直道上,两旁都是田亩。

贾鉴劝服不了将军,内心无奈,只能亲自去应对蛮族的使者。

“你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他从私人感情上来说,也算是唐清安的长辈,唐清安向他行过晚辈之礼。

唐清安见苏观在观察道路两旁的田亩,心中明白其心思。

刘兴祚这等觉悟了民族大义之人,虽然心中有些认知,却不像他头脑清楚。

“将军向来听取人的意见,为何今日如此固执呢?”

各地上报的清丈田亩数,以及开垦荒地屯田数,各地的官员只知道自己境内的数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