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姻缘(2/2)

不过这些年来的交情在这里, 不像后面调来的将领让人不敢放心。

“以前是我们家里往金州送人,极好的丫鬟都要送完了,我还想着,咱们以后连贴心的人都没了。

不提几名金州来的丫头,两人做了小厮抬的轿子到了廊外,早已准备了车马。

薛姨妈看了眼贾探春。

薛姨妈等人都在。

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如金桂,味香气馥,非香之可比。

一路一株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

贾母笑道。

“伱们可听好了,是老祖宗让我说的。”

王熙凤一边躲,一边笑。

不过林丫头另有一股神韵,说起来是个男儿也放不下,不过她们这等人家,到底更看重品性些。

这副模样。

薛宝钗听到母亲的叹息。

知女莫若母。

不过秦氏多大,自己女儿才多大?

不提几位姑娘,就是胡氏等媳妇,也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

王夫人和贾探春离开后,众人在贾母处又伺候了一番,见贾母疲惫,才各自散去。

薛姨妈看到了,心疼的喊道。

薛宝钗笑道。

“这三姑娘本来命薄,却不想极有福气,倒是她一辈子的好处。”

一屋子的人都笑得不行。

不然以后的日子,谁能说得准。”

金江镇的忧心事不提。

贾母处。

儿女的父亲去世的早。

贾探春等会还要出门,虽然捉王熙凤,却不敢乱了行头,咬着唇也无可奈何。

因此不但不闹,反而暗自等待机会。

当年逼死石呆子还没什么显现,如今不少勋贵,他发现这些年来,开始疏离他。

心里不禁五味杂陈。

贾赦最近反而困顿了起来。

“还是老太太会做买卖,咱们家里不亏,就怕三妹妹心疼。”

这回倒是好,金州一批批的往咱们府里送人,到底还是我年轻,没明白老太太的手段。”

二则贾琏如今身份不同,有了金江镇的倚靠,越来越硬气,她一时拿捏不住贾琏。

“你们快走快走,这疯丫头一笑,我保管她没有好话。”

正如有人家不喜庶,同样她们商贾之女不也是如此。

已经十三岁的三小姐, 举手投足之间,就是一股主母气派,虽然年龄不大,越是可见其聪慧。

贾府元宵贵妃省亲。

没有外人。

导致了两家不死不休。

一则她出面做的平安镇的事,导致别人的独子身亡,到底传到了她的耳中。

“你不懂,我说她命薄,是因为她品性是极为出众的,比起你来也不弱,可惜就是没有生在你姨娘肚子里。”

“还是她们祖孙一条心,我们这些媳妇到底是外人,只有伺候人的命。”

王熙凤当然知道贾琏在外面胡混。

王熙凤虽然说得是玩笑话,可是到底也不假。

这些日子反到开心不少, 领着府里的清客们谈诗作对,笑得好不开怀。

如果不是有你唐兄弟起于微弱,靠着贾府成了势,才让这三姑娘有了好姻亲。

索性还有几家和贾府越来越亲近。

三姑娘本是庶出的姑娘,如今倒是好命数。

贾探春脸色通红,上前不依不饶的要给王熙凤好看,被薛姨妈挡住。

王熙凤立马笑道。

“母亲别说顺了嘴,什么我的唐兄弟,我以前不懂事,叫他安哥哥,现在年龄大了,不能乱叫,母亲也不要乱说。”

最后还是王夫人,怕耽误了时间,才出面领着探春出门。

她原来也是王家的小姐,又嫁夫随夫,从京城到金陵,见过南北的世面。

薛姨妈,薛宝钗,还有几名丫鬟,顺着游廊步入。

王夫人不提,贾探春跟来了原来的丫鬟,还有金江镇送来伺候的丫鬟,看得一旁的王熙凤笑了起来。

一个不好就是送上去的把柄。

贾母的话,惹得众人纷纷笑。

“你哪里知道这其中的差别,虽然庶出一样,女儿却是比不得男人的。将来攀亲时,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

请贾府的太太小姐们,去王府赴宴。

薛姨妈终于忍不住叹道。

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

而省亲过后。

殊不知别说庶出,便是我们的丫头,例如香菱,莺儿这等,比人家的小姐还强呢。

贾母被王熙凤的话逗得不行。

“你还乱说。”

薛姨妈满心的忧愁。

王熙凤掏出手巾,故意擦拭了下眼泪。

不然她为何要来攀附贾府。

不就是为了抬高身家吗,不让人只以商贾之家轻视。

可惜她是真没想到那唐清安,能做出这般的事业。

年龄轻轻就成了平辽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