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庆功(1/2)

第218章 庆功

红夷大炮的炮火停了。

营地中,正在吃饭的丁娃感到了惋惜,继续轰啊,把对面的墙给轰塌了多好。

那些狗日的炮兵待遇最好,比骑兵待遇都好。

丁娃委实有些羡慕,嫉妒。

今天不用吃咸鱼干。

一锅米饭,一锅鱼汤。

把鱼汤倒入米饭中,他一连吃三大碗,才心满意足的打了个饱嗝,恋恋不舍的放下空碗。

他当兵三年,在游击区两年,知道在战场上,能有机会吃口热饭极为难得。

到底要珍惜些,下一顿热饭什么时候能吃到,那就不好说了。

想到这点,刚想要再喝口热鱼汤,正看到他的哨官远远的,一脸兴奋的走来。

众将看在眼里,也十分的佩服。

形势变了啊。

弗昂枯等了半天,正纳闷的时候,没等来金江军的士兵,只看到了己方士兵纷纷变色后退。

蛮族骑兵骑艺娴熟,在骑将的带领下,趁着长枪兵方阵合拢之前的空档,扭转方向从空隙中冲了出去。

比前番萨尔浒之战兵力都还要少一些。

形势变了啊。

不管弗昂枯做出如何应对,他的兵将们都能针锋相对。

太渊博了。

如果己方有这等利器,何愁大周的城墙兵堡,早就能一路碾压过去,连山海关都能打一打。

……

唐清安和诸将,看着远处城墙下厮杀一片的阵地,从一开始的担忧,到现在轻松了起来。

金江军的步兵方阵,正往这一块压过来。

而军纪。

有了这回亲眼所见。

金江军的老兵很多,不管是后方的守军,还是游击区的新兵,都是从战火中走出来的。

而前线各阵能逼的对方骑兵左突右冲都无法成功,可见其临危不乱,各部之间的配合。

犹如水中的鱼一般,竟然窜出了步兵方阵,一边拉弓射箭,一边找着对面的薄弱之处。

而金江军的弓箭手不提,鸟铳手没有疲惫,除了方阵里都是烟雾,影响了视线外,仍然有条不絮的射击。

至于朝鲜的援军,比起大周的援兵,差了不知多少倍,毕竟朝鲜几十年没有打过仗了。

一炮下去。

等哨官走后,丁娃回过头,眼睛一瞪大骂一声。

亲卫营严阵以待。

虽然还没有分出胜负,他已经知道自己对抗不了金江军。

金江军的鸟铳兵,弓箭手,在长枪兵和车兵的掩护下,纷纷向骑兵射击。

正要杀到炮兵阵地里面,金江军的骑兵赶来了。

“呜呜呜——”

只要缠住蛮族骑兵,要不了多久,赶来支援的步兵方阵,就能把蛮族骑兵团团围困。

“砰。”

他参加过萨尔浒之战,这些正和他厮杀的金江军,和当初萨尔浒大周的精兵比起来,已经不弱于人。

对面的枪口正指着自己,立马就要开始射击,明知道如此,自己要有条不絮的装填火药,铅子。

蛮族骑兵从缺口冲出,从已方步兵身后绕开,迎接而来的是枪林如雨的枪兵方阵。

可是金江骑兵不少,越来越多的骑兵队伍,渐渐把蛮族骑兵合围起来。

听到什长的呵斥,那人在伍长的目光下,艰难的放下筷子。

蛮兵弓兵只能选择用重箭才能破金江军士兵的衣甲,不一会就无力拉弓射箭。

不但没有给他可趁之机,反而因为兵器更利,自己竟然落入了下方。

一触即溃。

试问这种情形下,新兵或者没有经历过战火的军队,能稳得住吗?

稳不住就是一触即溃。

金江军细节之处,可能还比不上己方。

只有军中有足够多的老兵,在老兵的带领下,少数的新兵才能保持下去。

无非就是军士能不能不惧死亡的差别。

而还有成队的鸟铳兵,举着火绳枪,在号令下,一排排往断口里射击。

见状,他没胃口了。

那金江军会分兵,给大汗可趁之机吗?

哪里看到过这般阵势。

他连忙骑马赶了过去,果然,只见到了黑洞洞的炮口。

弗昂枯被新的攻城打法打的毫无还手之力,想要派骑兵冲出去,又看到了鸟铳兵身后的长枪兵,车兵。

而金江军兵力十数万,其中金江军本部就高达七万。

他们不知道金江军的军士们,是如何做到顶着敌人弓矢,不惧死亡和蛮兵互射。

提前做出部署,但是当战争开动起来,前线各阵的将官,就要根据形势发生改变,这才是最考验军队的时候。

此人。

还有三处摇摇欲坠。

一边让军士搜集物资,布置在塌陷城墙后方,拒马等工事,冒着炮火甚至布置到了断垣中。

随着他的军令,蛮兵们没有犹豫,纷纷往缺口处杀了过去。

蛮族的重甲兵,和金江军的刀盾兵厮杀成一片,也胶着起来,杀得难解难分。

是的。

游击区里,新兵来新兵死新兵来,早就锻炼的一副铁血心肠,不想对新兵投入太多的感情。

其余几处,弗昂枯布置了人手,这两处坍塌的地方,弗昂枯他自己把守。

他看到自己的一个兵,已经吃了四碗,还准备继续吃,明明都撑的翻白眼。

“武震孟指挥的不错,各营也不错。”

其中两处坍塌的平整,甚至可以直接过人,其余的五处,或者需要攀爬,或者需要借用沙包梯子。

工事布置好了,前方重甲兵,后方弓箭手,倒是要看看金江军的成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