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惊呆了(1/2)
第216章 惊呆了
唐清安从来没有向朝鲜国主使绊子,反而尽心尽力的维护他的统治。
自己都兵力不足,还先后派了几千精兵入汉城,保护他的安危,还尽心帮忙为其收集其国内情报。
朝鲜国主从发动政变权贵的手中的木偶,到如今王位渐稳,靠的是谁?
是他的手段吗?
当然不是。
可以说唐清安是朝鲜国主最重要的凭仗,唐清安的鼎力相助,才有了朝鲜国主的今日。
朝鲜国主知道什么对他是最重要的。
因此没有犹豫的派出朝鲜大军。
朝鲜作为大周的藩国,之前学习大明,现在学习承袭大明的大周,以文治武,选择的统帅还是原来平安道的府伊。
“给他一个难忘的回忆。”
而之所以行军这么慢,是因为军队中的火炮太多,包括太过沉重的红夷大炮。
“斗胆请问将军,我部将如何配合将军作战?”
别的营兵正在吃饭,炮营的炮兵们正忙得很,和民夫们在砍伐树木,修整平地。
这回倒是等到对方来硬碰硬了,不过对方的实力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当二十几门红夷大炮展开的时候,武震孟信心十足。
和五千原驻守镇江朝鲜兵,共计一万二千兵,一道出击得利赢城,权府使可愿否?”
……
这些对大周来说,并不是划时代的科技,所以几年里,不论是红夷大炮还是颗粒火药,金州军械所仿制都获得了成功。
“他就是兵再多,咱们虽然只有五千兵,他也奈何不了我们的栾谷关!”
“靠山而建,周边山势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难怪他们能笑得出来。”
听到主将的话,身旁的一名亲卫笑了。
因此是镇江的老熟人,唐清安也打过几回交道。
西方各国竞争激烈,因此优先发展出火绳枪,大明科研能力并不弱,后来轻易的仿制成功。
原来复州的蛮将阿吉嘎,弗昂枯,是金州将军唐清安的老对手了。
唐清安并不奇怪。
没什么好看的了。
朝鲜主将权申旭惊呆了。
唐清安认为此两人,对于战事十分的老练。
听到将军的话,武震孟大喜。
制造出了不弱于西方火铳的鸟铳,属于火绳枪中的一等之列。
武震孟下意识的接住,愣愣的看向将军。
因为熟悉镇江军才委以今日之重任。
“权府使。”
而火炮。
而且颗粒火药在大明时,就是有药方的,只不过没有受到重视而推广开来。
这不但是大周境内人人知晓的军略,蛮族各将也都知道。
葡萄牙人不像西班牙人有野心。
金江军一半的兵,没见过红夷大炮,哪怕有老兵的告诫,仍然吓得咋舌。
听到权申旭的话,唐清安极其满意此人的态度。
第二日一早。
唐清安领着亲卫们,也在山头上,观察栾谷关的形势,同样也看到了门楼处的一群人影。
还有一件事他未对人言,担忧影响军心。
因为他要突入蛮族腹地,接应蛮族腹地的坚韧之民。
在明朝初期,火器的威力是和西方不相上下的,都是火门枪的时代,以及火药粉末状。
见对方没有反对,就当做他同意了。
唐清安问道。
弗昂枯没有向身边的人解释自己为何而叹,反而也一脸轻松,顺着手下的话。
朝鲜每年大批的物资供应给他,如今国主竟然还把大部分军力都调出来给了他。
“轰隆隆。”
王丰肃在济州岛修建了教堂,不但引来了几名教士,还带来了药方等改进技术。
来不得半点捷径,比的就是国力。
“就怕他们很快笑不出来了。”
那么就算蛮族手中以后有了红夷大炮,他也不畏惧,论生产火炮的速度,他怎么可能会畏惧蛮族。
“厉害啊。”
“各营已经搭寨完毕,正埋锅造饭。”
到了如今。
“各营怎么样了?”
一部以朱秀为统帅,领营总李胜虎,张薄,彭大海,陈玉三万金江兵,武震孟的一万二千朝鲜兵,合计四万两千兵,向得利赢城出发。
武震孟冷哼一声。
这些朝鲜农夫,不少人吓得弯腰,还有的吓倒在地连连磕头。
此人日后将会是朝鲜的久邻,又对朝鲜国情一清二楚,竟然连朝鲜军内部都分的明白。
朝鲜军的士兵,其实就是苦哈哈的农夫,虽然成立了训练督监,早也流于形式。
当初大明的徐光启告诉教士,如果能帮助大明打仗,能更加和大明交好,方便他们传教。
朝鲜的物资运到镇江,都是平安道府伊之手。
看着金州将军成长起来的,看着敌人是如何壮大的,这其中的滋味,令他无比难受。
“这个功劳给你,看你用多久打下此关。”
“哈哈哈。”
国主把国内不稳的军队都派了出来,反而在汉城留下了四千镇江军,信任外人强过信任本国士兵。
九万大军在山中布展不开,前后延伸了十余里,各山头都是金江军的大营。
至于游击区和治内两百万辽民,将会陷入历史一般的结局,物资困顿饥寒交加。
唐清安招呼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