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辽东不可虑(1/2)
第183章 辽东不可虑
韩昊的父亲是辽西右屯卫,卫指挥使司同知韩彬,所以在京城里,他家里的仆人,是辽东来的老军户。
老仆从外面回来告知,去了陈三爷家中,他家里人告知陈三爷不在家出了远门,已经出门两月余了。
陈德言竟然不在京城,而且已经离开了两月余。
算了算日子,也就是说两月前在京城外见面后,没多久他就出门了。
这事情不简单。
本来还想招来陈德言,问问他的大哥唐清安的意思,韩昊内心很快就升起了怀疑。
“有没有说去了哪里?”
老仆摇了摇头。
韩昊安静了下来。
陈德言明白了大哥为何说国内正在酝酿大势。
到底是信心十足,还是心里没有防备呢。
而此地大旱五年,颗粒无收,加上朝廷税重,诞生的饥民不可计数,多半从贼。
而想要辽东事平,那就更不能轻动大哥。
所以现在不到问罪金州总兵之时。
忠顺王转而拉拢京营游击谢鲸,以及五城兵马司裘良。
辽东乱起以后,由于连年加征税赋,百姓们被朝廷压榨越来越重,又连年天灾,户口凋敝更甚。”
他从小习练武艺,不管是在京城,还是来陕西各处走动,从来没有敌手。
对照金州总兵的举动,那么此人就是认为朝廷哪怕圣人掌权后,也不会有余力去管他。
更令人错愕的是,遍地的流民。
“什么好厉害?”
话里透露了一番对陕西的了解,此人果然就约了自己来陕西看一看。
陈德言点点头。
他在这人身上看到了二哥的影子。
“是啊,谁能想到,金州的唐将军,万里之遥,竟然看到这里的局势,令人惊叹啊。”
而陈德言竟然两月前就离开了京城,那么唐清安这封奏疏,是很久就有了准备的。
皇帝被金州总兵的狂傲之态激怒,正想要斥责,听到叔叔的话,沉静了下来。
听到陈德言的话,柳湘莲不以为意。
在廊坊里,与皇帝商议诸事。
柳湘莲笑道。
陈德言纳闷的问道。
盖饥迫无聊,铤而走险。
柳湘莲拿不准主意。
不过二哥可没此人的一表人才。
臣自凤汉兴安巡历延庆、平凉以抵西安,但见五月不雨,以至于秋,三伏亢旱,禾苗尽枯,赤野青草断烟,百姓流离,络绎载道。
也就是说,他多年来的努力,洗清史府和贾府的关系,远远没有成功。
所以。
盘算着双方手里的力量,他一脸的颓废。
近且延安之宜、雒等处,西安之韩城等属,报有结连回罗,张旗鸣金,动以百计。白昼摽掠,弱血强食。
五十万和一百万,两个数字看上去只是翻了一番,但是意义却大为不同。
不过他还是把此人的文勘和京城邸报,以及收集的各官员的上疏事宜,都抄送了一份,打包发给了金州。
他的好朋友冯紫英去了金州,所以勾起了他的一些心事,因此主动靠近陈德言。
就算金州参与人参贸易,也不必如此大乱市场价格。
“十几年前,还有来自朝邑、郃阳、蒲坂等邻近县份的农民开荒佃种。
他久在京城,知道朝廷是办不到此事的。
可是贾府至今没有表态,到底支持谁。
所有人都无言。
“这不是废话么,除了他,还有谁打败过蛮族?”
想了想又放了回去。
陈德言也笑道。
这两位都和贾府关系不错。
原先举荐大哥去辽东担任辽东经略,是为了获得军权,这是皇上乐意的。
不管如何。
慨自边疆多事,征兵征饷,闾阎十室九空。更遇连年凶荒,灾以继灾,至今岁而酷烈异常也。
随着贵妃被老太妃以伺候之名召到身边的时候,太上皇和皇上之间的暗斗,悄然发生了转变。
户部的张云承,去年核粮陕西,今年归京,交差后按照惯写了一封文勘递交阁台,束之高阁。
陈德言笑着摇了摇头。
一名英武的年轻人,笑着向众人解释道。
虽然内心颇多的不满,他还是如此劝慰了皇帝。
两个月后,当柳湘莲回到京城,听人谈起金州总兵上疏之事,一下子就恍然了。
现在自己一方落入弱势,贾府不表态,在忠顺王看来,就是支持太上皇。
忠顺王说道。
陕西。
所以他是知晓皇宫里的一些消息。
根据唐清安的奏报,去年的时候,金州,镇江,长白山东岸,有辽民五十万。
这是唐清安了重金,专门派人去金陵购回,特意转送给自己的。
陈德言看向这名落魄的世家子弟,不但没有自暴自弃,反而素性爽侠,不拘细事,练得一身好枪剑。
很快,大哥把此人的文勘单独派回了给自己,让自己去陕西看一看。
陈德言跺了跺脚下的土地,一脸的感叹。
此人的心机之宽,绝对不会是普通的一镇总兵。
这话里音指向了将军意图不轨,陈德言身后的几人,纷纷抬起头看向柳湘莲,悄悄的围住了他。
澄城是一个十分贫穷的县,境内大部分都是山谷。
史鼎听到皇帝问他,内心了然,也看透了自己的处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