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面孔(2/2)

在京城里,虽然身后有大哥,却也并不轻易。

寒暄一番,陈德言引着众人入内,一进来,扑面而来的精雕细琢的景致。

“战事已经陷入胶着,如何好轻退,前方兵士缺粮少甲,各项补给短缺,才是朝堂诸公考虑之金州之急。”

韩昊掀开帘子,点了点头。

旁边的乐户,配合她们的唱腔,把鼓点敲的天衣无缝。

陆爷对金州的这番恩情,金州上下皆不敢忘,但凭差驰。”

见陆仲恒终于松口,陈德言大松一口气。

趁着这难得空闲的时分,他安静的躺在这里,不想说一句话,不想露出一个笑。

各地还没统计完今日之数,就需要重新统计。

“朝廷六品武官,成了金州将军的家奴,可见有人弹劾金州将军跋扈,不是空穴来风。”

唐清安一封奏疏,对内阁不轻不重的指责,让众臣哗然。

金州缺少物资,论人口远超过辽西,兵力也不算少,而兵饷补给,对比辽西才占了三成。

马车外的桂勇,听到轿子里未露面的老爷的话,一言不发。

“是我误会金州总兵,没有想到此节,既然如此,我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当然也不会让忠义之士对朝廷寒心。”

说道这里陈德言两眼通红。

例如一支哨队,原本全哨才九十人,一个月就扩充到了一千人。

“三爷,他们来了。”

韩昊因为和唐清安的关系,不好为他在同科面前辩解,嘴角笑着不说话。

韩昊不提。

陆仲恒点点头。

各地也开始上奏,战事不得轻忽,事已至此,朝廷应该以公事为重,速补给金州各军。

“陆兄,你我都是君子之交,今日强请你来,你虽然顾忌你我的情谊到底同意来了,内心肯定对我不满。

陈德言亲自上前,作势要跪下,被张云承一把拉住。

“将军对朝廷一向忠心耿耿,如何敢违逆朝廷,不过世间有一等小人,最看不得别人风光罢了。

陈德言亲自去了陆仲恒家中磕头致谢。

陆仲恒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车夫停了下来,一脸的惊讶,这好精悍的汉子们。

不光这里,其实整个院子里都是如此。

“我可没关照过你,虽然你和我是老乡,不过原先我并不认识你。”韩昊坐了回来。

什么事现在都不想去琢磨。

“三万精兵乃金州根基,根基失则金州不保,金州不保,则北镇危,北镇危则锦州危,锦州危则京师危。

匣子里,有厚厚的书信,来自各地。

“这不是第一次见陆爷吗,不好失礼。”

陈德言恭敬的,把蛮族在辽东的残忍,一一讲解了一番,听得韩昊捏拳睁眼。

丝帘布幔后,响起一股隐隐约约的软腔细调,配合这山石水亭,连陆仲恒都不得不赞叹一声。

果然用了好心思。

“韩爷。”

薛蟠被人叫薛大傻子,混上各家的席面,也是一个捧哏逗笑,钱做东的角色。

唐清安以战事威胁朝廷,索要物资并不是胡言。

朝廷的论调,终于放下了对金州将军唐清安的指责,开始同意调集物资支援金州。

能有一声三爷的尊称。

随着各军深入长白山脉,甚至抵蛮族腹地,导致逃难到唐清安治下的辽民不可计数。

陆仲恒睁开眼,轻描淡写的评价道。

“百户也不错。”

见将军如今风头茂盛,眼红而已,各位老爷都是明眼人,当看得透这里面的道理。”

陈德言没有不懂规矩的谈起要如何如何。

“都是爷的恩典,也是韩爷的关照。”

说完,韩昊弯腰向陆仲恒行礼。

陆仲恒连忙起身,拉起韩昊。

细软的吴语小调,在几名小艺伎的口腔中传了出来,让人听得舒畅轻松。

汉子们纷纷爬了起来。

“陆爷的话,我会一字不漏的,派人亲自告诉将军,将军必定明白陆爷的心意。

“谁家敢不派人来京城走动。”

陈德言身份比薛蟠更不如,又是一个白身。

同样,滞留长白山脉,加入游击小队的辽民,根本造册不过来。

陆仲恒如今的身份,不需要藏着掖着,哪怕是面对金州唐清安,照样有资格指指点点。

别说一个总兵,就是内阁的阁老。

闻言,陈德言睁开了眼睛,又成为了三爷。

韩昊声音哽咽,同样离开了座位。

张云承了然。

韩昊向他解释一番。

“谁又能比将军心疼呢?这几万精兵,可是将军好不容易带出来的,死一个都心疼,更何况如今?”

跋扈之言,不算对他的污蔑。”

金州,镇江的高级将领,都认为朱秀稳。

亲赴庄河的朱秀,营帐里的舆图上,到处都是圈圈点点,突然回过头,满眼通红疲惫不堪。

如今他稳不了。

破口大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