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薛宝钗错过的姻缘(2/2)

当初还是他气恼不已,指使管家出面,羞辱了唐清安一番,虽然自己躲在背后并没有出面。

“勋贵仗势欺人持强凌弱,贾府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就算兄帮我摆平了贾府。

陈也俊拱手说道。

他对此人极为有好感,在陈也俊身上,看到了大哥的公义之心,因此也不愿此人遭难。

薛姨妈愣住了。

前番童子试,县试第二名,去年府试也位居高等,如今已经有了举人的功名。

“贾府之事,我会为你周旋一番,来年再来京考举功名。”

“我记得大哥以前还经常带着少爷小姐出门去玩,那时大家都年幼,薛家又不像京城贾府规矩这么大。

薛姨妈也上前推了一把薛蟠。

“我不是胡说,从小妹妹就喜欢缠着唐家大兄。”

这一别以后再见面不知道何时,因此冯紫英特意请了陈也俊,而陈也俊也欣然赴会。

“我们家虽然越发的富裕,却离富贵渐远,只能指望几位舅舅家,在京城里我钱如流水,那些勋贵子弟却从来不高看我一眼。

“少爷多虑了。”

我是不成了,也就靠着余荫混混日子罢了。

薛蟠叹了口气,没有了试探的心思。

越来越多的回忆,从角落里涌了出来。

“呜呜呜——”

“陈兄弟。”

想来可是我年幼时做事不周,是不是何处令唐家大兄不愉快,还记着我呢。”

“宝玉是个什么品性,我难道还不清楚?以后定然是辛苦妹妹操持家业,比起那唐家大兄,差了十万八千里。

两人你一言我一言,把事情的原因分析了个透彻。

钱财对于勋贵的权势,不值一提。

这等好夫婿,又有前程,封爵封侯迟早之事,最让人看重的,是对家人的爱护。

一路回到家中,薛蟠浑身酒意。

陈也俊笑着看向陈德言。

陈德言虽然早已脱离了薛府,但还是一如就往的称呼薛蟠。

难为不也是为了救治陷入水火之中的数百万辽民吗?

薛蟠如今越发的怀疑,大半是猜到了自己躲在门里,说给自己听的。

“哈哈。”

和冯紫英说完,也不等宴席散会,就要中途告退,冯紫英知道此人来这里只为了送他。

后来年龄大了,看不起唐家兄弟的身份,渐渐疏远起来。

不过以唐清安的精明,很难不猜出是自己的主意,那日跪在门口对天赌誓。

“朝堂之上,常有指责金州将军浪战之事,而金州将军偏要一意孤行。

可是妹妹怎么办呢?谁家王公子弟,青年才俊会愿意取一个商贾之女做嫡妻。

冯紫英面露担忧。

“哈哈哈。”

陈也俊摇了摇头。

在金陵的时候,薛蟠还是呆霸王。

“这种夫君哪个女儿不喜?又年轻又有才人,又对妻子百依百顺,可是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哪怕有愿意的人,不过只是庸人小人,贪图我家钱财罢了,把妹妹嫁过去这种人家,才是害了她。

那秦氏嫁过去金州,唐家大兄百依百顺,秦氏那般插手外事,唐家大兄也从不大声说话。

两人感叹一番,才转了回去。

以后还会有陈府,王府,周府等等,难道兄还能都帮我摆平吗?”

“此人乃真英雄也。”

薛蟠虽然大大咧咧惯了,常会仗势欺人,对下颇为傲慢,但是对同辈则惯会交往。

“唉。”

我六岁开始读书,至今十余载,只学会了三件事,明德,明义,明智。

所幸有妹妹,好歹也是出面给了人情。

到了晚间才散,各府子弟乘坐家里的马车归家,陈德言和薛蟠顺路,于是共乘一辆马车。

如果是妹妹嫁过去,岂不是一辈子的幸福。”

“唉。”

一个佩服有才华,有正义,不迂腐。一个佩服有恒心,有志向,不欺凌。

冯紫英听闻露出无奈。

薛姨妈也不再推攘薛蟠。

没有了陈也俊,勋贵子弟们之间的气氛立马热切了起来。

而金州将军虽然没有功名,我则在金州将军身上看到了德义智三字。

回忆起了当初,带着妹妹,激动不已的跟着唐清安出门。

权贵子弟都知道此人得罪了贾府,又有贾府姻亲子弟薛蟠也在,所以倒没人主动和此人说话。

钱财只是权势的附带物。

那陈德言,原先只是薛府的学徒,如今靠着唐清安的势,一介白丁竟然地位远比自己高。

连神武将军的公子,都去金州投奔唐清安。

想到白日席间,勋贵子弟对自己的冷落,对陈德言的热情,薛蟠如何又能不委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