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薛家(2/2)

历史上,天启四年朝鲜大旱,无力供养东江镇军饷,毛文龙散兵朝鲜境内向朝鲜民户求食。

李倧身边没有什么亲信,原先他父亲还在的时候,还有些人可用,都随着父亲被害而受到了清理。

都是朝鲜的大贤,应该受到礼重,朝鲜国主应该重用这些大贤,把国事交给诸贤,则万事太平。

就让他做镇江兵主将,你也要好好交代他,让他多学多看,早日能独当一面。”

李倧沉吟了片刻,立马打定了主意。

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李倧是被扶上位的,国内派系当权,他要拉拢在朝鲜背景清白的毛文龙,平衡国内的派系。

当一千镇江兵进入汉城,已经没了改变的机会,众人才按下心里的不满。

“主上圣明,上朝兵入我国,不会对我主有危害,反而能听我主号令。

“青布一匹三钱一匹,白布两钱一匹,铁锹五把一套一钱银子,大米一两一石,活鸡两分银一只,羊……耕牛六两一头。”

帮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又拉着他坐下,还亲切的递茶给他。

最严重的的时候,毛文龙标下二十将,各领三千众,分驻宜川,郭山,定州,嘉山各地。

李倧则在调镇江兵入汉城一事上,毫不松口,没有退让的意思。

哪怕有一丝的关系,或者能借点钱贿赂,也能去王宫里办差,而不是发配到绫阳君府里。

连他们乡下人,都说自己叔叔完蛋了。

“说如果朝鲜国主需要,可以调五百镇江精兵,驻扎在汉城外,随时听候国主的调派。

看到得意洋洋的侄儿,林忠无可奈何,他一开始也没打算侄儿能把事情办的多好,不过是双方的一口传声筒罢了。

林忠无语。

唯一的错,就是错在他没有根基。

“上朝国泰平安,难道还缺耕牛吗?”

为何坚定的支持李倧,为何在朝鲜用这么多心思,连最重要的金州耳目都派到朝鲜大半年。

“两位大老爷安,我……我是林丁娃。”

金州将军的胃口太大了,这定的物价,根本让朝鲜无利可图,赔本的买卖。

时也命也。

对于上朝来的镇江兵,李倧是很放心的,不放心的反而是他自己国家的军队,同样更不放心宫殿卫士。

至此,朝鲜众正盈朝,上下皆开认真治理朝鲜,以后会迎来朝鲜之最。

林丁娃祖上世代普通农户,不然他的叔叔也不会因为贫穷,去势到绫阳君身边服侍。

无他。

陶杰低下头憋着笑,不如此,他怕笑出声。

朝鲜大臣不满的很多,而李倧一如既往的支持毛文龙。

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主上绫阳君身边的人都跑了,他穷光蛋一个,在府里还能吃口饭,所以留在了府里。

负责汉城防卫的训练大将李兴立,想到这个人,李倧就坐立难安,常从梦中惊醒,梦到此人穿宫内。

至于各个派系的领袖,金瑬,李贵等人,有前车之鉴,他从来也不信任。

“朝鲜新定,需要稳定下来,不管是金先生,还是李先生,或者申先生等。

“一年一千头牛也就算了,怎么这人参也要这么多,价格还定这么低?才一钱五分一斤。”

唐清安笑盈盈的着向东方的朝鲜。

李氏朝鲜几百年来,叛逆,民乱最多的时期。

“你的侄子我已经见了,虽然行为粗鄙,却很忠心,只这一等我就愿意用他。

在那几年里,朝鲜随处可以看到东江镇的军队。

妥了。

上朝的老爷对人真好。

李倧闻言,颇有些不快。

根据朝鲜史载,当年自春不雨,而关西最甚,两麦尽枯,民食菜根,饿死者众。

上朝对藩国向来示好,从前明至今几百年了,不像日本和蛮族这等野心极大的国家。

林定远夸张的语气,一脸的得意。

最后听到五百镇江精兵的时候,还能由自己的人担任主将,李倧眉头舒展了。

所以哪怕成为了朝鲜国主,李倧并不知道该相信谁。

林定远神秘兮兮的,伸出了一个巴掌。

“五百。”

例如耕牛,朝鲜因为三十年前的战乱,耕牛严重不足,价格最高到百两一头,如今也才跌回到十六两一头。

果不其然,当得知国主竟然请援镇江兵入汉城,汉城所有官员都开始反对。

林忠看向侄子。

林忠立马去见了主人。

林忠呼吸也开始沉重了,这老太监,从调到绫阳君府上起就没有过过好日子。

林丁娃从进门后,神情就畏畏缩缩的。

原来金州的管糧通判李成贤,认真的点了点头。

他脑子至今还有些蒙。

将军是怎么就这么轻易的,在朝鲜获得这么多好处的?真是看不懂啊!

“杜松。”

唐清安笑眯眯的看向薛家的掌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