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绝根(1/2)
第137章 绝根
三十年前,倭寇占领汉城前夕,没打算焚烧朝鲜王宫的,朝鲜国主和官员逃离后,汉城乱民进来抢了一把,然后点火给烧了。
入城的倭寇们,反而开始组织了救火,可惜为时已晚。
景福宫,昌德宫,昌庆宫等正殿,除了昌德宫还能修葺抢救下,其余几宫都需要重建。
朝鲜国主李珲不能体恤民情,大动土木修建这几处宫殿,以致于乱军杀入王宫时,朝鲜百姓们拍手称快。
绫阳君李倧所在的破落院子,一队士兵闯了进来,金瑬,李贵等人,亲自来迎接他,护送他入宫。
就像做梦一样。
从原来被圈禁,父兄先后被害,自己也不知道哪一天会闯入一队军士,以随意编造的名义杀了他。
现在的确闯入了军士,却是拱卫他登上朝鲜国主之位。
一路来,他很茫然。
兴奋,激动的同时,内心悄然升起了一股危机,被孤独之感缠绕。望着满面笑容的大臣,军士们。
“宣,上朝将军觐见!”
先王临御四十年,至诚事大,平生忘尝背西而坐。
“我国服侍天朝,百余年载,以则君臣,恩犹父子。壬辰再造之惠,万世不可忘也。
突然换了国主,朝鲜各地反应过来,的确迎来了大乱。
王人之来我国,拘囚羁絷,不啻牢狴。
陶杰询问道。
当广昌府院君,北大派领袖李尔瞻被弃市腰斩的消息传开,有的官员开始逃离,有的官员开始更换门庭。
宫殿卫士一个个喊下去,声音如虹。
同样,不少的官员积蓄力量,要把被囚禁的君主解救出来。
大周立朝时的参价才一钱五分一斤,原来有上党和辽东两处产地,随着山西上党参源枯竭,山西商人也都跑去了辽东采参。
“林忠,你去找到此人,探探他的口风,别人能给的,我都能给,给的还更多。”
官面的马市上,一年的贸易量也才不到五千斤,大头都通过国内的商人们流入了关内。
来自各派系的人,不等形势稳定,开始了对大北派的清算。
给土地,给粮食,给物资,给所需要的一切,虽然有联合扛蛮的心思,更多的也是想要拉拢毛文龙。
“奴婢如何好离开主上,万一有广海余孽对主上不利,岂不是我之罪过,奴婢有一侄儿林之远,正好在京。”
每年一万斤的人参,就是唐清安用来打破市场,对付陕西那些走私商人的。
“请将军吩咐。”
本来物以稀为贵,前些年蛮族崛起后,互市断绝,那就越发的贵了,一日一个价。
进入殿后,在众文武百官的注视下,唐清安谦和的弯腰行礼,表现的十分谦逊。
他不担心这个,朝鲜虽小,派系太多了,且斗争残酷没有余地,因此不会有人主动得罪他的。
李倧听到原来自己身边带来宦官的汇报,落寞的喃喃道。
收到汉城传来的教书,各地朝鲜官员有的一脸茫然,有的兴高采烈,更多的人面如土色。
唐清安摇了摇头。
宦官们搬来了一把椅子。
“金州将军到底是什么心思?”
他目前拿那些走私商人无可奈何,那些走私商人同样也无法应对他,输赢在朝堂上见分晓。
公式化的应对完,唐清安没有留念,离开了朝鲜王宫,准备回镇江。
随即以仁穆大妃名义发表教书,废黜光海君,立李倧为王,在庆运宫接受百官朝贺,颁布即位教书,大赦境内。
“将军还有哪些交代?”
唐清安也是这么认为的。
这就更需要贾府身后的关系网的支持。
并没有推诿前番的承诺,而是利索的答应,同时也没有居功倨傲,在朝鲜指指点点。
“宣,上朝将军觐见!”
登船时,谢友成和陶杰前来送行。
广海忘君背德,罔畏天命,阴怀二心,输款奴夷,已未征奴之役,密教帅臣,观变向背,卒致全帅投奴,流丑四海。
他们能把自己扶上国主之位,也能把其他人扶上国主之位。
反正是给好处,为什么要通过他们呢,主上何不主动给金州将军好处,把恩情落到自身。”
唐清安坐下。
“接下来朝鲜会很乱。”
唐清安在朝鲜卫士的注视下,在朝鲜官员带领下,从光化门进入,一路走过玉石广场。
得知有军队不稳,李倧越发的着急了,深怕落得前任朝鲜国主的下场。
唐清安并没有多言。
在王宫里,一夜难眠。
来之前,谢友成说道。
“善,我会上疏朝廷,把朝鲜国主之教书,传回国内。”
这番情景下,国内的参价从十年前的七八两,已经陡升到二三十两,就算如此还有市无价。
现在还没到自己旗帜鲜明支持朝鲜新的国主的时候,没必要得罪朝鲜复杂的派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