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百万石(1/2)
第102章 百万石
“坚守十日。”
这是唐清安按照船队的运力推算的时间。
十日里,他要搬空海州。
第三日,辽阳的援兵来了,收拢各处军士,合计七千人,试探了一番,被城墙上的弗朗机炮打退。
第六日,代善率领近两万兵,绕了近两百里路才赶到了海州,和辽阳合兵一处,兵力已达到两万六千人。
他和诸将在山上,看着城南源源不断的船来船往,气的破口大骂,下了死令,各部不计伤亡攻城。
唐清安在各处城墙,和南门的新修的工事处,布置了八十门弗朗机大炮。
特别是南门新修的工事,因为没有城墙之坚,只这里就布置了四十门,占据了一半。
而城南码头,依托城墙石桥修建的工事,成为了双方争夺的重心。
前番辽沈失陷后,辽西走廊几十万民,新募十余万兵,物资都需要登莱运送。
这么多大船,一趟的运力就有将近二十万石,将军虽然打乱了船队,无法统计三百艘船合计运了几趟。
为什么用了这么久,因为海州不光是草料粮食,还有兵器盔甲,马匹骡马众牲口。
修造一艘大船,需要的大工序就有几十种。
城墙修建在河堤上,只有四座石桥跨河相连城门。
这般打法,城池没有打下来,自身就乱了。
不然历史上,后金全夺辽东,渡海攻打东江镇,也不会才只有十一艘船。
这些船匠,军匠受到官府的直接管理,每个人的名册都在官府手中,没有人身自由可以随意出州县,所以辽东委实没有船匠可用。
唐清安招来了李齐,朱秀。
粮草才是军心的关键,保证了蛮兵士气高昂。
三岔河顾名思义,就是三条大河合流之地。
所有人都麻木了。
那泼天般的物资,能聚集军心坚守城池,也能让人心神不宁。
想要夺下渡口,就必须夺下南门桥。
就算如此,地方不足用,连正在结穗的田都被平了。
军士,民夫不停的搬运,不计其数的物资,每个人搬运自身的东西,是不晓得具体数量的。
如果这般轻易,原来那蒙古国,为何督促南民船匠不得,才转而督促高丽国造船。
万一有敌人攻来,只要一千人就能冲入中军。
在不停晃动的船上,集火的鸟铳比用弓箭好使。
苟儿一边指挥船只去打捞水中周兵,一边组织船上兵士和码头上的蛮兵对射。
虽然战况惨烈,却纹丝不动。
又通过轮战磨练出一把举世兵刃,连当时的超级大国,都放下身段主动把生意送上门。
南门桥各种工事且不提,北侧三十余步就是城墙,上面有弗朗机,有守兵弓铳齐射。
“将军请放心,我等一定死战不退,保护大军无忧。”
两人一头一尾,安顿这百余万石的物资。
唐清安诚恳的说道。
因此苟儿忍着内心的不舍,命令各船不退,顶着伤亡继续放鸟铳。
唐清安见二人干脆,略微沉吟一番,终于还是忍不住向他们二人透露。
“可是小船小筏子倒是能摸索个一二出来,但是那般大船,没有船匠大匠,如何能凭空造出。”
他在金州听到顾应时的消息,等大军回来后,亲自去了一趟旅顺,在码头上看到了源源不断的船队运送物资。
而且留多少守兵才能保证海州不失,五千?一万,两万?
大军就有十五万,骡马十余万,加上辽沈运送海州,海州运送前线的民夫十余万。
全军伤亡一千八百人,加上登陆以来大大小小的战争,合计伤亡高达两千余人。
水师只管运送,又不负责清点,同样也不知道具体的数字。
不过将军有令,水师不计代价也要接回李齐,朱秀两部残军,不能让功劳之士寒心。
总之,冯胜之从金州赶来连云岛,询问将军到底获得了多少物资。
一般的城池依山而建,而海州,则是依海而建,所以海州没有护城河,它的护城河就是河道。
蛮兵立足于土地,周兵在船上起伏不定。
一日攻城夺下了海州,虽有许多的优势,最后仍然是用人命堆出来的。
可惜没有万一。
实际上,众人归心似箭。
没有人愿意再留下来了。
唐清安不放心,命了大军回归金州,自己亲自驻守连云岛,再派了二弟刘承敏去黄海。
代善损兵折马数千,急的火急火燎,满嘴的燎泡。
“我已经传命刘承敏,等各项物资运送完,会严格清点,收到册子我会第一时间交给你的。”
一次又一次,海量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运送下来,还有从海州救回的上万名百姓。
老奴有缴获原来沈阳,辽阳,辽左各卫的物资,加上自身搜刮,凑齐百余万石,实乃深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相当于攻桥的蛮兵,要受到上中下一体的打击,任他多么不惧生死,也奈何不得,徒留遍地尸体。
……
此处防守的数千金州兵,才打了胜仗,被泼天的物资刺激的面红耳赤,舍生忘死的坚守阵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