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我来了(2/2)

李达祖到底扛不扛得住蛮族的攻势呢。

他自带重兵驻北镇,企图以四堡屏障北镇,沿河阻击蛮族大军的进犯。

闻得军情。

老奴笑着对众人说道。

在攻城的同时,蛮族骑兵把各处源源不断的消息送到老奴出,得知三路援兵后,老奴的脸上露出笑容。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职责,北镇是节度使负责,史鼐也无法直接指使。

虽然没有回复,让人不知对方是纠结还是如何,而老奴打了一辈子仗,敏锐的察觉了对方的心思。

董山就是老奴的五世祖。

辽东节度使李达祖,急命一万人守镇武,两万人守闾阳,分南北两路与北镇互为犄角。

太上皇哪怕一言不发,从朝堂到地方,一样无数之人为他摇旗呐喊,这不是皇上拉拢点人就能扭转人心的。

老奴帅旗在西平堡,对岸堡中人人警惕万分。

堡垒中人人亲见老奴巡河,立刻把军情传递后方。

蛮族征集奴隶在沈阳修好了宫殿,已经迁都至此,殿内众人恍惚。

还有更深一层。

蛮人且不论,殿里的汉臣汉将,皆士气如虹。

“反周复明。”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老奴戎马一生,无一败仗的赫赫威名,整个辽东,谁不知老奴恶名。

西平拿下,全军至镇武堡。

史鼐到底不知兵,只晓得严守,但是老奴集中兵力攻打一城,他如何敢不救。

老奴族弟铎弼、贝和齐及额驸沙津和苏巴海等统兵留守沈阳,自己亲率诸贝勒大臣,带领蛮族八旗,蒙古旗,汉兵向北镇出发。

号令之下,几部开始攻城。

众人遵旨。

就说那守将,从儿时就听着老奴的恶名长大,如今堡垒被围困,情知援军无力支援,加上贪生怕死。

老奴哈哈大笑,亲率余部渡河。

也免得汉奸之论,让自家汉臣汉将内心忧虑,算是去了他们的心结。

覆育列国继承火明英明汗,脑后的小辫垂在前胸,抚摸着大腿上一处隐隐作痛的旧伤,一边笑道。

“我们原来就是大明的官,周朝天子原来也是大明的官,不思忠诚,狼子野心,实乃逆贼,人人皆可讨之。

看起来很儿戏。

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北镇。

“彼知天意佑我,又闻吾国爱养人民,尔等故相继来归耳,如今我意已决,拿下辽西,尔等不分内外,皆要上下一心。”

李达祖收到求援信,都是自家的爱将。

本来众将士连日来攻城不利,心情颇为烦闷,见大汗反而夸赞敌人,心里皆不服,纷纷下了狠劲,督促各部不顾伤亡猛攻。

朝廷六部,尚书,侍郎皆是如此。

如果你不服,我也随你,用弓矢刀枪来论英雄成败,我到底不是吓唬你,区区一个西平堡,比萨尔浒能如何?

如果辽左还在,他倒是可以越过北镇。

看着传令兵离去的背影,李达祖内心揪起。

老奴在殿内,抬起头,视线落在了辽西。

有人在朝廷上说,史鼐实则是畏战,惧蛮。

太上皇当朝几十年,满朝都是他提拔的官员,只说内阁的阁老,哪一个不是太上皇当年钦点的新科进士。

如此人物。

史鼐想到既然自己已经来了,对于自己的职责,史鼐对外界的杂音充耳不闻。

就像那西平堡,没有援军就投降了。

城墙四方血肉横飞,有一处插上的旗帜,上写李字,那将领颇为勇猛,率领军士打退了数次蛮族的进攻。

派了几名生员,不知道还赶不赶的急。

一连平静了三日,老奴日日巡河,始终不攻。

老奴从小就是这么长大的。

我在河对岸见你布置严密,如果我强攻肯定损失惨重,可见你是个人才,我很怜惜你的性命。

放下心里的杂念。

前番萨尔浒之战,朝鲜派出的大军竟然不战而降,成为了蛮族的助力。

老奴说自己要光复大明,内心的确是这么想的。

在孩时,他就和众同伴们入林海,挖人参,采松子,摘榛子、拾蘑菇、拣木耳,赶抚顺马市贸易,用赚来的钱维持,补贴家用。

一步步走到今天,灭掉不服,收纳各部,统一蛮族,驱逐蒙古,消灭大周,建立蛮国。

史鼐早就知道,弟弟的主意不妥。

金州旅顺。

几万军士正源源不断的登船,整个码头几百艘军船,分成了数片,布满了海面。

唐清安回头相望。

老奴,我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