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1/2)
第94章
在野外遇到蛮族,战车可以组成车阵,围城一圈变成简易而又不简单的工事。
就只说各色战车里,有一种大独轮车,只用来拖专门为战车制造的盾牌。
以木为框,用竹编成,可折叠可分拆,下部绘有虎头图形,虎口张开,每折上部有孔,可镶入三支枪锋。
取下来后可以由六人肩之而行,而完全张开使用时,可掩护二十余人。从牌后可以发射火铳火箭。
这是一用。
二用就是用在战车上,当车厢围绕起来后,把这些盾牌安置在车厢外侧,形成盾墙。
盾墙上有自带的长枪,阻挡敌骑之冲突,端的是攻守兼备的利器。
“盾牌每月可制造多少?这些战车每月可制造多少?”
“如今的产量受限于军匠不足,虽然材料不缺,但是盾牌每月仍然只可制造一百八十一面,战车也才不足三十辆。”
“将军这主意不错,不少大匠不愿意传授,总有一些藏私之举,有了这般奖励,到底能打消他们的些许顾虑。”
本来一开始被关押前,万三对见到将军还有一些期盼,他这辈子还没有单独见过将军这么大的官。
后来村里人受不住欺辱,都想着南逃,于是在水中下了毒,毒杀了这几个蛮人,全村人才得以逃难成功。
所以万三是金州牢房里,唯一的囚犯,这半个月来,他都要快被关疯了。
本来出了营,才走了几里地万三就内心后悔,这般闯了大祸,回去后如何有好果子吃。
亲卫大喝一声。
“将军只想着保金州,却不理解我们心中的仇恨,我们这些人并不怕死,每次看见堡外的蛮骑,都恨不得吃其肉喝其血。
复州的降兵是蛮族用了心思调派过来的,谢友成并没有太多的成效,所以不要指望和前番一样顺利。
其中光棍占了九万余,只有不足四万人才有家室。
唐清安闻言苦笑两声。
“民匠才三五百人,各处都抢的干净,分到这里的只有几十人,而且要重新上手,虽然学习的进度不是普通人能及,但想要出师怎么也得半年的时间。”
“将军,饶命饶命!”
如此这般竟成为了村里的英雄。
“材料是不缺的,各处光百年大树都是遍地,虽然已经被船场圈用,余部不得砍伐这些,不过几十年的大树却是更多。
蔡文思考了一番,说道。
金州有民二十万余,人多地少。
按照法度,那自己必死无疑了。
“估摸有四万人。”
王宣盘算了下,很快说出了一个数字。
元朝刀刃都架到了匠户的脖子上,监督造船,结果也并不太好,最后舍弃了南方匠户更加高超的造船技术,选择了让高丽造船。
唐清安知道蔡文不比他的心思用得少,也不胡乱建议了,想了想最后说道。
就是家乡的千户,有什么事也是把他们召集起来,然后吩咐一番,有私事或者奴役军士的杂事,也只是派个人来传一声。
回去金州后,唐清安和冯胜之,王宣,方士珍等人商议,沟通两件事。
唐清安搞清楚原委,并没有因此而冷落对方,反而宽慰道。
“你这番模样,可不像能杀几个蛮人的好汉子。”
“杀不杀你自有法度,我倒是好奇,既然你这般怕死,当初为何又胆大私自出营,你既然入营,也当背诵过军规,要知这也是杀头的大罪。”
“太少了。”
像火药,硝石,硫磺,铁矿,盐巴,豆料等原料,还可以提供一二,其余各色成品,至少在辽西军备齐全之前,不用太过指望了。
就算出了这些条例,军匠们也会观望,谁知道这些政策能执行多久,说不定刚把本事传授了出去,政策就变了呢。
各处筑城修墙,巩固金州防线,安稳后方屯田,用了两万余人,平湖岛征调了三千余人,渔场各处已征调了千余人,各处矿山有民三千人,加上各营运送物资的民夫,各处计算下来,也才不足三万人。
辽西十几万士兵,至今还有三分之一缺兵备,指望着直隶的供应,就算其余九边皆不供应,专供辽西也是远远不够的。
至于逼迫这些匠户,唐清安甩之脑后。
“将军不会再要杀我头了吧?我已经挨了二十军棍,岂有二罚的道理。”
如今困难的是匠户,虽然每名军匠已配了五六名学徒,但到时日尚短,诸事都要军匠亲自指点。”
大周兵役年龄为十五到六十岁,唐清安觉得此事不妥,而且他又不缺人力,所以定了十八到四十五岁。
“放肆!”
没有家室就不好管理。
其余的像鸟铳,刀枪,盔甲同样如此。
唐清安到底只是个副总兵,在金州统治日短。
万三泄了气,今天这么大的官和自己说了这许多的话,也是这辈子仅有的事。
按照旧有的效率,快则一个月,慢则两个月就会有所行动。
谢友成坐船从辽左回来了,根据他收集到的信息,加上自己结合历史轨迹的推断,蛮族各处大军正在调动。
不过孙承宗是关内,由全国供应,自己可比不上他的形势,如今大周在辽东的大半精力,还是用在辽西。
“可有什么办法?”
这个月至今,登莱的船队除了供应了一趟粮食,其余器物皆无。
唐清安翻看这此人的记录,倒是简单,只有一笔此人杀了几个蛮人的功报。
万三如今保命要紧,见将军竟然这般好说话,大着胆子为自己辩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