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六十万亩(1/2)
第83章 六十万亩
大周的兵甲兵器,大抵在京城的军器局和鍼工局制造,火器也是如此。
两厂每年承造盔甲一千副,连京城的京营都供应不及。
而且两厂由太监管理监督,制造的器具大多是次品,滥竽充数不堪使用。
后来各地御史上疏,逐渐在地方放权,由地方各都司,布政司与府制造。
像辽东的兵备则有山东供应,多是登莱两地。
后来辽东都司,想要在辽西走廊尝试,在东海堡设立火药坊,却不想不到一年,辽东都司就不在了。
山东考虑此地不安全,想要撤回火药坊,不但被辽东经略拒绝,还要求在平湖设立军械所。
一番官司打了下来,才派了官员到金州,去视察平湖岛是否安全。
唐清安想要在平湖岛设立军械所,现在的阶段并没有什么野心,而且时机也不允许他拥兵自重。
所以这个要求,真的是因为形势需要。
毛文龙再想向朝廷索要支援,讨要粮饷就难似上青天了。
这件事情得罪的人太多了,对你的声誉也会有影响,有必要吗?”
为何金州这次上下一心,打退了蛮族,就是因为金州有粮食。
“唐将军寻的地方极为妥当,我已经记录的清楚。”那官员笑着说道。
现在唐清安要清查全州的田亩,恢复为军田,得罪的人以海计,底气就是贾府这些勋贵。
粮食不同于其他,靠土地一年种出,就算金银再多,粮食却有定数,买都买不到的。
唐清安如今声名鹊起,连带着他军中有个善战的义弟也让人耳熟闻详,却不想竟然还有个三弟。
就是一桩政治婚姻而已,双方各有所求,现阶段自己求助与他们的实力更多。
这些琐事说完,两人才开始说起正事。
我算计了一番,缺口还差八万八千石有余。”
史宗颜万没想到,此人胆子这般大。
唐清安之所以要抱紧这些个家族,不就是为了做些过分的事情的时候,由他们帮助撑伞吗。
金州城外民工数不胜数,骡车推车往来不绝。
“我尽力。”
而且平湖岛又在海上,金州船不少,运送的物资可以直接从海上供应,蛮族就算知道平湖岛,也只能望海兴叹,无计可施。”
当时商人运粮到皮岛,换了皮岛的勘合再去登莱结算,以获得报酬,新的巡抚统统不认。
“我从各地收拢难民,其中官员也有了几百人,随船队回去山东了一半,还有一半滞留在金州,我想把这些人都送回山东。”
同样,大周现在积弊日久,诸事汇到一起,已经不是人力可以解决。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还请史兄推荐一些人才来金州,我好委以重任。”
史宗颜眉头紧皱,最后摇了摇头。
史宗颜连忙起身,露出笑脸,虽然两人是第一次见面,却仿佛老熟人一般的热情。
“金州田地虽多,但是皆有主,只靠着额粮,一年也才几万石,才能养活多少人。
两广作乱怕什么,就怕陕西什么时候开始作乱起来,那就是亡国的倒计时了。
等安顿好了这些人,唐清安才赶去见史宗颜。
金州却不行。
现在各地开始播种,最快也要九月中旬才能收获,大多在十月收割完。
“城西就是海,可以从海上获得补给,不怕蛮兵围城,导致城里弹尽粮绝。
毛文龙最大的苦处,就是朝中支持他的大佬不够给力。
蛮族全部人口才一二十万人,随后可以通过杀穷户,再杀富户度过这个难关。
唐清安看到对方震惊了,继续笑道。
还可以以战养战,从大周获得物资补给。
那官员暗中比较一番,金州的优势竟然远剩余锦州城。
如今是小冰河时期,加上大周官吏太监贪婪无度,全国都会越来越缺粮食。
前番守城,不算火炮等各色火器,光火铳的火药就耗费了一万两千斤,另外铅子等物近三万斤。
唐清安算完人口所需,又开始算牲口的口料。
史宗颜露出苦笑。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金州自产自用了。
这项物资耗费了六成有余,蛮族要是再来一次,军中火药铅子就不足用了。
如今又提出要发粮近九万石养民,只怕他们力有未逮,因为朝廷无粮可用。
史宗颜在总兵府,由刘承敏陪同。
在唐清安的计划中,金州的防御还要坚守五六年,恢复了元气才能养出部分精兵,开始袭扰蛮族。
“如何又不想救呢,只是朝廷连年加饷,各地盗贼四起,听说两广又有乱民作乱,恐怕朝廷也有心无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