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降将(1/2)

第72章 降将

知道的太多,选择多了,人就会陷入迷茫。

唐清安一样如此。

是沿着毛文龙的老路,北上袭击镇江,还是全力发展长行岛呢?

镇江在辽左之北,朝鲜的门户所在,是非常重要的城池,和辽南一样,可以做到一呼百应。

在原来的历史上,毛文龙突袭北镇成功,但是对蛮族并没有造成多大的损失。

随后老奴就派了重兵复夺了回来,毛文龙除了自身损失了兵力外,最大的损失,就是导致了当地心向朝廷的力量全灭。

毛文龙战败后,重新退回海岛积蓄力量。

第二年,老奴就大举进攻了北镇,打下了广宁,从此朝廷势力龟缩在宁远。

这也是唐清安,目前迟迟不愿意对复州发动进攻的原因,反而劝复州参将和永宁监城的守备等人按兵不动。

有这些人在,才能保证他在当地如入无人之境。

“好,就按照这个计划办。”

至于有人营养不良生病而死,已经不是他能顾及的了。

“将军,请多派些粮食吧。”

唯一忧虑的是如何渡海。

就算他朝中有人,登州也不会给他足额的兵饷,克扣一两分是惯例,谁也改不了。

造不了船,木筏子还造不了么。

粮食就这么多,他也凭空变不出来,必须严格的按照计划放粮。

“耿将军的想法不错,只可惜咱们没有船,难道造些木筏子吗?恐怕还没登岛,就倾覆在海浪中了。

他知道两人的来意,为了民众讨粮而来。

唐清安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他们这里缺粮。

视察完,唐清安的确改变了主意,见将军态度坚定,没有再松口的意愿,冯胜之两人只能罢休。

顾应时讲出了他的办法。

一行人行走到粥棚,唐清安亲自拿起勺子,在锅里舀动了几下,不稠也不稀。

两人是长行岛目前最重要的人,无论如何,他都会尊重他们的意愿。

唐清安这次没有拒绝。

同时严令各处,严防难民投奔长行岛,发现有为令者鸡犬不留,杀得人头滚滚。

将军素来尊敬读书人,三令五申各兵将不得慢待读书人,所以冯胜之等人,虽然无官无职,却地位很高。

复州也缺粮。

“既然如此,将军可否跟我去粥棚看看?”冯胜之想要让将军亲自去看看百姓的困苦。

而且已经盘算了,年关前会送一些珍宝银两到宁国府。

而就算按照他们的计划,夺下了复州,靠着自己的力量,他没有信心能守住蛮族的反攻。

带着一众将官们,身旁则是冯胜之,顾应时两位秀才,以及七八名生员。

他和冯胜之,是长行岛仅有的两位秀才,至于举人,早就跟着山东官员离去了。

“我已经打听清楚,对岸的周兵才千余人,咱们几处合起来有七千人,我想要渡海歼灭他们。”

他知道眼前人是降将中的死忠,已经完全心向了蛮族,所以不敢泄露丝毫自己的立场。

不是他心黑,只是乃官场的规矩。

老奴不管,只能找到了金州。

对周军的战斗力,作为原来一方其中的守备,耿炳远十分的了解,所以并不担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