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开垦田亩(1/2)

第68章 开垦田亩

蜀黍的产量不如水稻小麦,口感也不好,但在辽东却是主要的农作物。

如果冷子兴能为他找来玉米,那就是最好不过了。

因为蜀黍最忌讳连作,稻麦等农物都不行,会争抢土力,合理的轮作方式才能增加蜀黍的产量,否则会大规模的减产。

最适合与蜀黍轮作倒茬的,就是大豆,玉米,马铃薯等。几样农作物轮作,互不影响。

其实马铃薯和大多数农作物轮作倒茬都不影响。

大豆产量低,理想的情况,就是玉米和蜀黍轮作,可获得高产,加上补种番薯,产量可提高数倍。

只可惜冷子兴至今没有回复自己,数千里远,唐清安也没有办法。

现在才开垦了四千亩田,远远不够唐清安想要的,最重要的是受限器物。

正当他烦心的时候。

半个月的时间,也才开垦了四千亩地,一下子就要一个月的时间翻十倍,这怎么可能办成?

辽东不像内地可以一年两种,四万亩田地,一年的收获也不够五万人吃一年,还是人人吃不饱肚子的情况下。

对于这个结果,他非常的满意,手下的将领们也很欢喜。

同时确定了东海营额员,考虑东海营孤悬海外,因此定额四千人,属于加强营了,

也就是说,因为唐清安原来的级别太低了,兵部实在不好意思再升,因此才给了正四品的级别。

这离将军的要求差距太大了,翻一倍也才一万四千木,剩余的两万余亩他怎么办呢?

六十头牛,一个月顶多耕田五千亩。

虽然只是正四品,但是按照大周习俗,游击将军一般由从三品武官担任。

跟随着山东的官员离去,难民营的生员离开了一大半,他苦心婆口的才挽留下了十余人。

同时交给了他一封书信,是山东布政司参政苏观写给他的。

收拢了不计其数的难民,却因为缺粮食,搞得焦头烂额。

冯胜之错愕,半天说不出话来。

自己才是闹了个笑话。

在此连番大败之际,朝廷也需要拿得出手的捷报,用来安稳人心,且有辽东经略的推举,唐清安的大名,已经响彻了辽西走廊,和山东布政司各衙门。

“冯兄,人也可以当畜牲使用的,而且耐性比畜牲都要强。”

我担忧朝廷的供给养活不了十几万人,因此才想要趁着还有机会,多开垦一些良田出来。

不光唐清安升官了,他手下的人也升官了。

其中多半都是童生,算上他自己,整个长兴岛只有两个秀才。

虽然武将的级别和文官的级别不一样,但是从正六品一跃升为正四品,除了勋贵以外,的确是独一份了。

像刘承敏,李胜虎,陈凯武几人竟然升为了千总,其余人多为把总不等。

“冯兄,你误会我了,我岂是因为一点小胜就忘乎所以的人,只不过担忧明年的事情。

光靠朝廷的供给,就算有贾府的帮助,也不可能实打实的供应他们,所以这些缺口需要自己自救。

他即感念眼前人的救命之恩,也想为辽民献出一份力量,所以对唐清安,并没有所求什么,说话也很直接,希望能叫醒对方。

官员在岛上巡视了一番,唐清安大方的让他看,他现在并没有违规的举动,一切都符合制度。

除了这些,这些船也是征集给他调用,这其中是史鼐了不少力气,才让山东布政司同意征调船夫,漕船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