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红人(2/2)
对军队合理的分编开,依靠军规来管理统率军队。
治理大军还是治理余部,原理都是一样的,都要依靠合理的制度,军法来管理。
只要唐清安不否定,前屯所一下子就占了六个官职。
营兵制和卫所制不同。
刘承敏摇了摇头。
其余四个千户所,也来了几名百户,如今营中十名管队到任了六名,加上自家和他们带来的旗兵,有营兵两百二十余人。
“大哥只有五百两,还是贾府借的,其余几处也没有太多的现银,总共凑了才一千四百余两。”
两兄弟在白石滩,细谈商道上的事,唐清安则到了卫司,受到了同僚的围观,恭喜他领了备御。
至于怎么分编,怎么立军规,自己教给二弟的兵法中,已经说的很详细了。
在公房里,他写着发往辽东都司的公文,汇报营所之事,三弟陈德言坐在一旁,安静的看账册,和以往东海堡收到的文书。
没有多久,三卫先后下发了东海堡选兵的公函,各地户所的军民,纷纷往东海堡而去。
原来是因为这,刘承敏想到这半年来,大哥没有一刻休息,哪怕年关大雪封路的几天,也在教导百户所里的几个孩子。
银子要有了,兵也要有了,船也开始有了,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自己这里是美差,没人会不愿意来,谁能拦得住?他现在已经不惧于对方了,不过没必要得罪他。
“大哥有这么多本金吗?”
陈德言九岁就在薛家从学徒做起,如今已经七年多了,账目算的利索。
戚继光的兵法,自己早就教给了二弟,其中如何选人,他相信二弟能做好这件事。
备御的身份,在广宁右屯卫里,的确不算小了,但是更多的人,看重的是唐清安在当地驻守的便利。
陈德言愣住了。
一成的收益,足以用来打点这些地方。
听到指挥使的话,唐清安笑了笑。
所以朝廷才开始募营兵代替卫所兵,开始发粮饷。营兵中担任备御的武将,一般会领卫掌印,佥书的品级。
“大哥的预期是多少?”
广宁右屯卫至少还有三四千军户,凑个几千人还是凑得起来的,但是凑起来了又能如何。
一个人的权势,并不是只能靠官职来决定。
他操练东海堡军户,映照兵书,已经做得很好。
“一千两银子,是今年先探路,把关外关内的关系打通畅,也是几家磨合一番,按照大哥的想法,明年肯定会开市,到时候才是趁势做大的时机。”
“大哥真是太厉害了,离开金陵半年,就打下了这么大的根基,上上下下都结成了关系网,真不知道大哥是怎么做到的。”
漂亮的话谁都会说,而自己从来不听言只观行。
镇远堡属于北镇,北镇下面就是各处驿站等,经过广宁中左所,就到了广宁右屯卫的范围。
刘承敏听到三弟的笑声,好奇的看向他。
在火药坊几里外,工科已经搭建的军营,除了办公的房子,和仓库等公房,其余都十分简陋。
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分数是也,治兵之纲也;束伍者,分数之目也。
“大哥,关外每年能有这么多马供应吗?”
听到三弟的疑问,唐清安放下笔。
当年蛮族还没有崛起的时候,朝廷拉拢辽东各部开市,只官面上一年就有三千匹。
而蒙古左翼里,各部的马只会比辽东各部更多,因为一个是游牧民族,一个有游猎民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