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3章 战争的导火索(第三更,求订阅)(1/2)

第1123章 战争的导火索(第三更,求订阅)

事实上,不仅驻君士坦丁堡的大使馆发现了问题,驻柏林等地的大使馆以及商务处、分公司都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所有的情报都不约而同的向国内聚集着。

从调查部到外交部再到各公司,而公司调查机构又将情报与调查部分享,最后又通过调查部汇入情报简报中,呈送到朱大皇帝的面前。

“……我们有理由相信所谓的《谷物法案》是俾斯麦友俄政策中的一个环节,根据五丰等公司的分析,这一法案表面上看似有利对德小麦出口,但是其以保障国内农民为借口实施的配额制,带着明显的排他性,如果掌握进口配额的公司从固定的国家采购小麦,那么势必其它国家的小麦很难进入德国市场。”

钱子壮这位帝国调查部的部长,往日是不会亲自送情报简报的,往常都有专员负责到皇宫送简报,但是今天却和以往有所不同,这份情报很重要。

他之所以强调五丰等公司的分析,是因为相比调查部的特工,在这件事上,他们更专业,以分派到负责小麦贸易的新员工为例,除了接受小麦专业知识训练外,在工作中,每天要接收全球小麦市场、产量、产地的情报,经过几年的培训和工作上的经验,很快就变成专家,但只有经验丰富的人才能分析、判断情报的价值。

一位企业驻外机构的科长,至少要在公司待十年以上,部长要求有十五年以上的经验,否则虽然搜集到很多情报,但不懂得分析、判断,情报也可能没有价值。

也正因如此,钱子壮才会对这个情报结论深信不疑。

“那么结论呢?”

“结论就是德国已经展开了对罗马帝国的谋略,根据目前的情报分析,这份法案只是德国友俄政策的一部分,在未来,他们会不断的加大筹码,俾斯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通过类似当时我们所采用的手段把罗马拉到他们的那一边。”

微微点了点头,朱大皇帝又看了一眼面前的情报简报,然后他从桌前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着步子。

朱大皇帝笑道。

“就让俾斯麦尝尝什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吧!”

顿了顿,朱大皇帝取出打火机,把火苗凑到了雪茄烟上,点着雪茄抽了一口,然后笑道。

对于他的这个判断,朱大皇帝深以为然的赞同道。

还有是什么?

是木材和矿物,至于工业品,沙俄嘛,当然是出口原料,进口工业品了。

并不仅仅是俾斯麦的“友俄政策”,而是德国粮食问题。任何对对德意志第二帝国经济情况有一定了解的穿越者可是非常清楚未来德国的粮食缺口有多大,拿1880年为例,德国一年内需要进口220万吨的小麦、80万吨的大麦和20万吨的燕麦!而同时期德国相应的农作物产量分别为小麦240万吨、大麦130万吨、燕麦47万吨!

但是德国必须要进口粮食,以满足国内的需求,当然还需要进口牛肉,奶粉,这是大明的强项,和俄国无关。但是粮食出口……确实是俄罗斯的强项,乌克兰地区可是号称欧洲的粮仓。

姑且不说眼下德国一年进口粮食需要支付多少金马克!

“德国人是不是在西南非开辟了一块殖民地嘛,看样子,他们也要把手伸到非洲啊!”

“化肥就能够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但是通过使用用鸟粪以及硝石制成的化肥,让农作物产量增加许多,而早在二十年前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并且建立了生产氯化钾的化肥工厂,通过施用磷肥、骨肥等肥料,德国粮食的产量肯定会有极其显著的增加,粮食产量增加后他们对进口需求就会大幅度降低,但是粮食进口商肯定不会放弃罗马帝国的廉价粮食,在廉价的罗马帝国粮食倾销下,德国国内的容克地主们又怎么会无视损失呢?”

“是需要作好准备,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到的一点是,在这件事上,我们既无法左右德国不采购罗马帝国的粮食,也无法阻他们的出口!”

毕竟殖民地是一块谁都无法忽视的肥肉……

磷矿!

红眼病别说是普通人了,国家同样也是如此,看到别人占领了那么多的殖民地,对于那些没有殖民地的国家,他们自然会眼红。

欲带皇冠,必受其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