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大基建才是强国之道 (第一更,求订(1/2)

第545章 大基建才是强国之道 (第一更,求订阅)

煤炭不够,水电来凑。

如今既然煤炭的供应日益紧张,那就在可持续再生能源上想办法吧!

这个时代开发太阳能肯定不现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既然应天靠近新安河,那就直接在水上做文章吧!

于是乎朱先海直接了当的选择了水电。

其实,即便是南华在某种程度上进入了电力时代,可是发电水平也是一言难尽。南华电力供应主要依靠的是火电,与后世的火电站采用的汽轮机发电机组不同的是,南华用的是蒸汽机发电机组,从效率上来说,蒸汽机并不适合用于发电。因为稍大些的蒸汽机,大都采用卧式结构,所以转速通常都不高,每分钟在一两百转的样子。转速低的发电机发电效率不高,直接导致发电成本较高,尽管蒸汽机的可靠性让工程师们很满意,但远远不及汽轮机。不过,对于正一心抢占蒸汽机最前沿的大明来说,汽轮机的工艺难度太大,短期内设计并制造出合适的汽轮机并不现实。

受到煤炭供应的影响,现在火电厂的煤炭供应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水电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当然,以1871年的技术水平来说,想了在新安河上建个大型水电站,显然不太现实,不过建不成大的,可以建小的。甚至都不用去建,早在西班牙统治的时代,在拉普拉塔河两岸就建了不少水力磨坊或者水力制革厂,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就是使用水力。

“……富勒面粉厂使用引水渠从上游引水,借助上下水位落差形成的冲击力,引水渠内的水流可以驱动两台50马力弗郎西斯水轮机,目前这家面粉厂……”

不等方展博介绍完,朱先海直接了当的说道。

“就是这家面粉工厂了!”

50马力的水轮机,只要稍微改进一下,就可以构成一座小型的水电站。

虽然朱大皇帝不了解水电站的技术,但至少他却很清楚水电站的前景。尤其是在煤炭资源不足,但是水力资源丰定的南美,发展水电是最好的选择。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会采用水力——这种源源不断的力量,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时代——电力时代!”

走人家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这才是大明的发展方向啊!

如此成功的先进经验,又怎么能不去学习呢?

在离开水电站的路上,朱大皇帝直接说道。

尽管方展博是秀才出身,但是在过去的十年中,通过在专业学校学习,对于工业倒也算是半个内行。

最终那些水电站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而且还进一步刺激了美国的工业经济发展,带动了他们的经济复苏。

无论将来世事如何发展,可以肯定的是,全世界都无法忽视,是大明把世界带进了电气时代。

怎么可能不锻炼人呢?

大明的工地可都是实施的半军事化的管理。他们在工地上工作几年,相当于在军队中生活了几年,那种集体生活在他们身上打下的烙印是无法磨灭的。

电力时代!

“蓄水的话,钢铁公司那边不是已经有了一座蓄水池了吗?工业用水应该不缺吧!”

“我们可以先在南河一带的支流选择一个合适地方建立水库。”

1871年8月3日,这一天,随着水闸的放下,在水力的推动下,转动的水轮机驱动着发电机。

电气化!

这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而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正是大明开创了这个时代——电灯、发电机、电动机,包括现在的水电站,所有的一切,都已经烙上一层大明的印迹!

南河也就是内乌肯河,目前是大明最大的重工业区——南苑市就位于南河南岸,那里也曾是朱先海确定的“三线”。

别的不说,就拿曾经世界上最大的“伊泰普水电站”来说吧,这座位于巴拉那河上游的水电站,一经建成之后,仅仅只是这一座发电站的年发电量就达到了惊人的900亿度。

这个指路人就是指引未来的道路。为南华以及大明的发展指引一条合适的道路。

“不是工业用水的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