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天下杨出弘农,弘农杨遍天下(2/2)
而称呼的改变,标志着…招安这事儿,稳了!
“慢慢来,慢慢来…”
故而…张让登门拜访,为的是——联盟!
没错,宦门与儒门联盟,势必要将柳羽与道门拦截在朝堂之外。
北海国,黄巾营寨。
不等张让把话讲完…
以后这朝堂上谁说了算,就不一定了。
…
曹操的声音越来越大。
什么汝南袁氏,在历史长河中,给杨家提鞋都不会…
就连汝南袁氏这样的巨擘也被他彻底击溃…再这么发展下去,万一哪天,弘农杨氏成为了天师道的眼中钉…那会不会…也像是汝南袁氏一样。
“若是我们接受招安?那以后…朝廷就为刀俎,我们就是鱼肉,岂不是任人宰割了?”
“呵呵…”杨赐笑了,“为父就没怎么说话,一直是那张让再说!”
…
闭目冥想许久的杨赐终于睁开了眼睛,他艰难的张口,“张常侍啊,按理说,你属宦门,老夫属儒门,你、我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啊!可…今日,老夫许你登门,你又如此坦诚,老夫不忍驳了你的提议!”
就算是唐朝时期,弘农杨氏前后有十一个人拜相,因此也被当时人称作为是“十一宰相”之家,显赫至极。
“呵呵…”杨彪第三次冷笑,“曹操是柳羽的大哥呀,这些年曹操的行为,就没有不是柳羽授意的…这贪墨的钱粮数量如此庞大,他柳羽摘的干净么?”
管亥也震撼了…
…
而声音中的震动也越发的振聋发聩。
杨彪不敢继续往下想,这也是为何,一贯水火不容的宦官与氏族…双方的首脑人物,竟破天荒的要见上一面。
“一战定乌桓就是再好不过的例子…以前的朝廷或许总是在盘剥黎庶,可现在的朝廷不一样了,因为我的三弟,玉林柳郎成为了大鸿胪,成为了九卿之一,在他的引导下,朝廷看到了关外更富饶的资源,与其盘剥没有油水的庶民百姓,何不去开疆拓土,那广袤的塞外之地就不能驰骋么?冠军侯封狼居胥的伟业,就不能在这一朝重塑么?做反贼还是做英雄?这还用选择么?”
何必窝里斗呢?
管亥依旧凝着眉。
“想不到,杨司徒这么爱看书…”张让不由得感慨道。
诚如张让所言…
…
以及更重要的,陛下已经有要整顿官场的想法…这很危险,这甚至能动摇如今官场,如今氏族的根基。
徐和与卞喜眼睛都直了…
“你别以为遇事儿往前冲的就厉害,呵呵…咱家告诉你,遇到事儿,能忍住不往前冲的才是大智慧,这弘农杨氏比汝南袁氏要厉害!”
行至门前时,他骤然想到了什么,脚步一顿。
俨然…曹操的话具有足够的煽动力。
“杨大司徒,你到底是啥态度,也吱个声啊…咱家,咱家可受不了,你这故作沉默!”
“老夫知道了!”杨赐一边捋着胡须,一边扬起袖子,“老夫该做什么,老夫清楚着呢!”
再一次长长的呼出口气,这一刻…管亥的心情无比的激动。
“这些问题,容我一个个回答。”
张让这话脱口…
曹操顿了一下,“这是因为,他们太清楚了,他们归降朝廷,或许…他们会害怕朝廷,可朝廷同样会害怕他们。因为…这些黑山军的家小在耕种,这些黑山军的将士成为了大汉的兵勇…朝廷必须足够的重视他们,才能够让家小安心耕种,朝廷也必须给予这些黑山军家小足够的扶持,黑山军这支大汉的兵勇也才能够为朝廷奋勇征伐。”
“张常侍,里面请…家父就在里面。”
而袁隗、袁逢倒台后,弘农杨氏无疑便是儒门大旗中最闪耀的那个氏族。
“至于…逼迫你们投降朝廷,何必要逼迫呢?这是大势…难不成,你们要一辈子躲在这山林里、山涧里…你们的儿子,你们儿子的儿子也要一辈子躲在这里么?”
四世三公一帝王!
说着话,管亥就迈步往门外走…
…
“听我说,听我说…”
跟随杨坚平乱、灭陈,被杨坚拜为荆州总管,封越国公的杨素更是实打实的弘农杨氏的子弟。
洛阳,杨府。
“咳咳…杨大司徒就别卖关子了,给句准话…明儿个,我张让去状告那曹嵩,杨大司徒则…”
“曹国相…那俺想问一下,若是俺们归降了?能分多少地啊?”
“曹国相…嘿嘿,俺也有问题,那啥…俺没媳妇,这朝廷管分配么?”
“你呀,就是太单纯!”张让浅笑道:“靠谱如何?不靠谱又如何?”
走出杨府的张让上了马车,张奉也凑了上去,一边称呼干爹一边问道。
“你们何老大怎么死的我都不知道?我又如何杀他们呢?再说了,我与妙才赤手空拳,这里又是你们的营寨,难不成我曹操是有三头六臂么?”
呼…
“噢…”张让点了点头…“那玉林柳郎与陛下交谈时,曾说过一句,腹有诗书气自华…想来弘农杨氏这样的家门,定然是胸藏韬略,腹有良谋,可惜咯…时局变了,若是在这么下去,无论是你杨家,还是咱家这十常侍,都得被天师道与柳羽那小子给狠狠的踩在脚下!”
直至隋朝开国皇帝杨坚自称是杨震的第十四代世孙。
张奉眼珠子转了转,“吧唧”了下嘴巴,“以往…跟咱们斗时,都是袁家往前冲,这弘农杨氏空有名头,可遇事儿…总是后退不是?”
呃…
杨敞因为家居弘农郡华阴而被认为是弘农杨氏的一世祖…他也是为汉昭帝时期的丞相、御史大夫,同时也是文学家、太史令司马迁的女婿。
这场面…他见多了,见怪不怪了。
木地板被踩得“咚咚”作响,张让焦虑不安地负手在书房踱步。
“喏!”有头目当即答应…
原本磨刀霍霍的黄巾军这一刻都沉寂了下来,珠玉在前…黑山军的例子历历在目啊!
塞外?那广阔的天地?难道就不能驰骋么?
与汝南袁氏的高门阔院截然不同,同为四世三公、门生故里遍布天下的弘农杨氏,这里的宅府极其低调。
“咳咳…”曹操轻咳一声,他继续道:“你们知道,为何黑山军会归降朝廷么?他们有百万人,只要他们想,旦夕之间就能再度爆发一场黄巾起义…”
呼…
“呵呵!”杨赐又笑了,“曹家这些年没少钱,且大部分在了曹操的身上,赈灾如此,惩治豪强恶霸如此,这一笔笔贪墨的钱财…曹嵩说不清,道不明…那咱们就替他说清楚,道明白…”
“张常侍还是第一次来这里吧…”杨彪解释道:“士人圈子里都说,若论藏书,蔡邕蔡侍郎家是藏书三千卷位列当朝第一,而我杨府藏书两千卷,则是位列次席,张常侍眼前看到的还只是一部分,在弘农家父藏得书更多。”
“这还用问,你看看黑山军那群人,立功最大的,都分了十几亩地…那几代人都够吃了。”
更是这个家族的深不可测。
只不过…如今,他们战队了,他们与宦门联手,要肃清…家门的巨大威胁!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