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牧民逐草而居,农人逐良臣而住(2/2)

“不当!”

突然…

可没曾想…

“你就不怕,受到牵连?”桥玄咬牙…

曹嵩呆呆的望着曹操,如果是他…

曹节记得…这玩意,曹操也喜欢吃。

这个惬意的午后,一个“不速之客”突然来临。

曹操却将柳羽寄来的书信递给了父亲曹嵩,曹嵩展开…其中的字眼针锋相对啊…当然,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柳羽就要来了…

“呵呵…”张让笑道:“你不是一直想要去朝廷做官么?跟荀文若一样能参加早朝,做天子身边的近臣,咱家满足你!”

曹嵩长长的叹息一声。

果然…张让也恼羞成怒,但他并不发作…而是从怀中取出一封圣旨。“陛下有旨,今有太学生曹操,禀赋清廉、能明古学、实乃帝之辅弼、国之堪用…着令免去其济南国相一职,拜为议郎,以资帝询,钦此!”

哪曾想,有百姓先开口了。

可如今一卷撤职的竹简,就把他彻底抛弃!

宦门的基础…就是…就是在这些地方的“贪官污吏”…小而多,乱而杂的贪官污吏!

“我,曹操…奉陪到底!”

当然…政见不合归政见不合…

济南国的乱象牵扯的太多…

“你…”曹嵩不理解。

“你…”这下,只剩下桥玄的目瞪口呆!

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啊!

这…

曹操并不知情,满面怀疑。

难得…曹操与曹嵩又一次坐在一起,聊着什么。

百姓越是这样,曹操越遗憾。

曹操当即摆手,“不,既要抗争,那…就抗争到底!”

天子不可能在这个时间,发布这样一条圣旨。

这…

他无法想象,原本正在幽州,因为一战定乌桓而荣耀备至的玉林柳郎,正在处理着辽东千头万绪问题的柳大鸿胪,他会为了儿子曹操…来济南?来趟这趟浑水么?

曹嵩看着曹操,儿子的脸颊上也长出了两寸来长的胡须,浓密而健壮。

可…

——牧民逐水草而居,农人逐良臣而住。

桥玄、曹节…这两个曾经在朝堂上水火不容的家伙,在曹节归隐后,竟…能这般的和平。

奋起抗争么?曹操这次…就要奋起抗争。

“哟…哪阵风把桥太尉吹来了!”

桥玄突然张口,说了这么句没来由的…

为了儿子,为了家门…他能够妥协。

他似乎感到些许安慰,抚摸胃部,悠悠地说:“它只在你闯祸和我犯错的时候疼。”

说出这番话时,曹操想到的是三弟柳羽的那封书信。

“或许…”桥玄索性不绕弯子了,“或许柳羽一早就知道曹嵩的事儿…”

很难想象,百姓们竟会如此说…

“此去,怕是不欢而散。”桥玄继续感慨…

这下,就连张让翘起兰指的手都开始颤抖,剧烈的颤抖…

这一刻的张让已经浑然忘了…

张让等着曹操:“好!有骨气!咱家最后问你一次,这议郎你还当不当?”

桥玄与曹节彼此还是十分欣赏的。

曹操语气坚决,“这里只有抗争到底的济南相,决没有委曲求全,向黑恶妥协的曹议郎!”

曹节笑道:“你想让我帮他?”

洛阳,郊外。

“你说的是国库中那笔糊涂账?”曹节的眼眸一下子眯起来了…

曹嵩点头:“记得第一次胃疼,应该是因为你打伤了钵子。”

“可这事儿…”桥玄目光一凝,“国库的钱粮,至少有一般,曹嵩是赠给你的!”

曹嵩突然表情变得凝滞,他突然问道:“这一关,咱们曹家能过去么?”

在汉末到三国这段历史中,如广陵太守陈琳、河东太守杜畿、成皋令司马朗等,由于他们爱惜百姓,临调任之际,皆有大量的百姓追随而去。

张让原本奉行的教条里是有一条底线的,那就是坚决不能与柳羽为敌…

“曹国相,要不…你就妥协一次吧!谁不知道…那十常侍如猛虎…”

本来以为皇帝能知道他在济南的努力,皇帝能像过去那样,嘉奖自己,肯定自己的付出。

这是什么意思?

十常侍之首的张让亲自来此,就为了说几句好话,然后将他“贬”为议郎?

曹操忍无可忍,他指着张让的鼻子大骂道:“我祖父的份上,就不用你张常侍看了,你都不知道拿什么脸去见他!”

曹操羞涩而嗔怪曹嵩:“父亲就是胆小,那么多困难都闯过来了,我们不都还好好的吗?”

曹节对曹家,不…准确的说是曹节对柳羽的信任,让桥玄意外!

曹嵩目光直视这封圣旨,他摇了摇头,他用行动告诉张让,这不过是一则假造的圣旨。

曹操不只是曹嵩的儿子,更是玉林柳郎的大哥…

百姓没有户籍和固定土地,凭力气吃饭的他们,只要遇到好的官员,就想要追随之。

只要…儿子能过了心里的那关。

“咣,咣!”

极有韵律的敲门声突然奏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