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咱,朝廷中,有人!(1/2)
第264章 咱,朝廷中,有人!
——权贵松腰,济南吃饱。
整个济南国到处都在吟唱着这么一句“童谣”…
而这还不是让济南权贵最深恶痛绝的一项,因为…他们最担心的是曹操的“办学”!
孔子曰:仁者爱人!
三弟柳羽也在信笺中提醒曹操,文化的垄断才是最可怕的。
太学中,曹操曾经的老师桥玄、蔡邕更是教导他,让所有人都能接受教育,是对生命的尊重,更是生命“生而有之”的权利。
只不过,权贵们,认为教育是特权阶层的专利,怎么能随意下放给平民?
曹操本人在上小学时纨绔不明,那是由于当时的实际情况。
直到进入大学,桥玄和蔡邕联合整治太学,把曹操等太学生重新拉回课堂,使曹操等人获得教育带来的益处。
也让他的眼界更开拓,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看到了宦门之外,天地间的驰骋…看到了世家大族的朱门酒肉臭,看到了路有冻死骨!
曹操从自身情况出发,感受到教育改变的不光是人的知识和命运,还能塑造人的灵魂。
在济南国…不让立活人祠庙,那就相当于不让张让等人在洛阳城铸造铜人,形式不同,意思一样。
老者磕磕绊绊的念完。
刘宏却伸手示意,让他们不要说话,刘宏抿着唇,他一字一句的说道:“这样的天下,这样的大汉,若朕是一个黎民,朕…也反了!”
蹇硕、桥玄连忙去劝…
衙役一把拉扯了下那老者,这老者是地方的村长,他瞪了这老者一眼,“多少钱?多少绢来着?”
连带着,还有几个麻袋,想来里面装填的是奖励的钱币与粮食。
至少,将士们拼死立下功勋,这份奖励足够他们过的轻松一点。
无奈之下,曹操用老办法,贴出告示征集学子和士子当入济南府为官。
刘宏向他打听一些有关当兵的事儿,这赵虎正好也健谈,一来二去…两人就熟络起来了。
众豪强派了三个胆大的前来索要曹操收受的礼物,曹操打开后院,连一根毛都没有了。
可…现在…
他似乎已经习惯,乃至于事先就知道是这样的归属!
曹操冷笑:“承蒙理解,我曹某人能明辨谁犯法谁贪赃,就是不知道天多高,地多厚?你们若不服,那咬我啊!”
与此同时…
而柳羽教会曹操又是迂回…是另外一种,更轻松的达成目的的方法。
给帝国统管,百姓得到实惠,跟他们诸常侍何干?
跟这些个权贵何干?
曹操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五…不…是两万钱,五匹绢!”
“在下正是。”
“等会儿…”
说着话,赵虎就拉着刘宏一道往家的方向行去。
曹操招贤时,恰逢陈宫从老家东郡游学于济南,有如此绝好机会,决定前去一试。
也会想起三弟柳羽在玉林观兴办学堂,让那些流民的孩子有书读,明事理!
济南相国府内一时空虚,竟然办事的没几个能用。
曹嵩愁的头发都白了。
这其中就有一名…历史原本轨迹下,日后会让曹操为之爱恨交织的男人——陈宫。
要知道,这一封嘉奖令交上去,那接下来…地方官府就少不了,准备钱币、粮食奖励给他,这份钱够赵虎一家两年的开销了。
混迹在流民中的天子刘宏,当他听到曹操惩办,济南国权贵那“罄竹难书”的罪名时。
权贵们无功而返,被免的张流等人咽不下这口气,又搬出国主刘泰去讨要。
都是贪墨的大项目!
另一边…他的所作所为,自然传到了朝廷…传到了张让的耳朵里。
——“反了!”
“吾儿呀…吾儿呀!”曹嵩仰天长叹…
这让刘宏还有些欣慰…
不得以…
他几乎震动…
张让及诸位常侍们非常震惊,曹操竟然敢毁人宗庙,断人香火?
最重要的是断了他们的财路。
邪乎…
张让能听出来,他说的是曹操这事儿…
“你咋了呀?不是说好去俺家的,怎生这副模样,谁惹到你了呀?”
太学对学生的教育,必须以“信人”与“自信”为准则。在太学浸泡了十一年的曹操,纨绔习气与诚信自负都学会了。
可最让刘宏触目惊心的是这条“铸小钱”的罪名…他感觉这群地方权贵简直是疯了。
…
就在这时…
赵忠的话让张让哑口…
这中年男人名叫赵虎…乃是讨伐黄巾时,南征军中的一员,在地方立下不少战功…就连朝廷都发布嘉奖,并且要地方官府予以赏赐。
只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
铸小钱,这是直接对大汉的商业体系最猛烈的冲击!
“朝廷都没有铸小钱,他济南国凭什么?难道不怕寡人将他们夷族灭嗣不成!”
“济南国简直反了,竟敢私改大钱铸小钱!”
曹操使出招数,学校免费供应两顿饭,一时间济南学校人满为患,不得不临时紧急再开办十二所学校。
老者无比痛苦的念了出来…
“交上去了!”赵虎看起来颇为欣慰…
比如,他一口气罢免的八名主管,连带下面受到惩罚的副职和相关贪赃办事员,一共免去好几十人。
还没到家门口…遥遥就看到了官府中人。
神特么的童叟无欺!
并约好,只要刘泰能要到,全部归刘泰所有。
“哈哈…”衙役笑了,“这可是人家变成废人的抚恤金哪,这是人家全家以后活命的钱哪,这你还能念错了?继续念…”
“我哪知道啊?”
洛阳城…
说到做到。
“管不住他儿子,那就找他老子!”
曹操拇指朝天,趾高气昂——“咱,朝廷中,有人!”
这简直惨绝人寰,他在济南都干了些什么?
十常侍再也不能任由这曹操为所欲为!
“陛下…”
赵忠两眼一抹黑,只能一滩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