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鲜为人知,三国真正的主线!(2/2)

荀彧也不推脱,当即朗声道:“依愚兄之见,大汉国事蜩螗的根本症结不在于宦官,也不在于天灾人祸、内忧外患,而是在于豪门士族垄断的一切资源。”

之后便是喜闻乐见的,司马家创造了氏族王朝。

为什么是司马懿!

那是因为,司马懿的爷爷司马儁在颍川做过太守,与颍川那四个县长是深度利益捆绑关系…

而地方豪强的产生,便是由底层士人通过“察举制”进入官僚体系,最终进入朝廷。

但柳羽对此却无比通透。

哪怕是如此,曹操只能被迫施行“唯才是举”!

这是摊牌了,我曹操不招有背景的,就召纯屌丝!

因为招来的士族子弟都会变成颍川派的人,大汉天下的士族子弟本就认同颍川名士,他们不可能认同曹家宗氏!

乐进、于禁,毫无争议的屌丝!

张辽、徐晃、张郃,没啥地位的降将,不是屌丝,胜似屌丝!

真正的大族,像是李典家,曹操都不敢重用!

还是后来,李典把一万多族人送到邺城当人质,曹操才对他放心,确定他不属于颍川一派,这才委以重任。

如果这个规则,可以由柳羽去制定呢!

“的确。”荀彧沉吟了一下,接着柳羽的话去讲。“大汉之内,豪强势力的不断拓展,士族门阀的形成,都和这‘察举制’脱不开干系,士族和豪强通过察举制,可以完成身份的转换与不断轮回,最终势必会‘反噬皇权’!”

问题…又被抛了回来。

柳羽唯独能做的是改变它的流向,如果…道教成为一个凌驾于氏族之上的庞然大物呢?

还有程昱,他直接辞去“兖州牧”的官衔,这等于放弃兵权,就是表明,我躺平了,我当吉祥物了,我不是颍川一派的,曹操才能与他推心置腹!

后来,荀彧死后,司马懿、陈群代替了老一辈颍川才俊,成为了新的豫州士族之首,继续和曹家宗氏斗。

比如如今的汝南袁氏、弘农杨氏…

柳羽的眼眸宛若湖水一般平静,他只是轻轻的补上一句。

“敢问贤弟,依你之见,大汉国事蜩螗、江河日下的症结在哪?”

哪曾想,柳羽用充满神秘感的表情,直接反问。“想必这个问题,文若已经有了答案?愚弟想先听听兄长的独到见解。”

只不过…

荀彧如何看不出,这是“施恩”,但这“恩”施到荀彧的心坎儿里去了,这便是“术”,能够改变河流流向的术!

或者,可以把道教理解为“柳氏”家族。

说白了,三国的本质,是无数英雄去阻止氏族王朝建立的这条大河,但…哪怕是英雄辈出,依旧没能阻止住“大势”!

呼…

一旦在朝为官,不用他背后指示,他的子孙、族人、乡党,也会成为之后察举的重点考核对象。

直到,高平陵之变!

而这中间,司马懿先后斗过了夏侯惇、夏侯渊一代;

斗过了曹真、曹休这一代;

最后又斗过了曹爽这一代!

曹家宗氏彻底完蛋了,以颍川才俊为首的豫州士族真正意义上的掌权了,包括后期的钟会、陈泰都是颍川人。

于是就有了五子良将…

在小农经济的大环境下,乡村社会总是存在自给自足的可能性!

而扎根乡村的宗族势力,只要一有机会,就总想着摆脱帝国的控制,特别是想摆脱赋税和徭役的负担,关起门来自己过日子。

他们家族都有族人曾在颍川都做到过县长!

颍川四大氏族带着颍川次一级的“郭家”、“辛家”、“淳于家”分别投资曹操与袁绍…

这才是三国真正的主线!

这是师傅遗志;

亦是“扶汉”的唯一法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