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既有糠,为何要五谷?(1/2)
第48章 既有糠,为何要五谷?
雪絮飞舞,玉林观外银装素裹,而这四方殿内,白虎之神的座下,天子刘宏与荀彧的对话,却是渐入佳境。
“顿丘县施粥、赈灾之法所以能照搬玉林观,是因为顿丘令是曹孟德。”
荀彧细细的解释道:“曹孟德两敲登闻鼓,为宦门所厌弃,又因为出身,无法站队士人!他做事没有背景,仅凭本心罢了!”
“故而,他会按照柳观主的方法做,掺入沙子,筛选真的灾民、流民,可其它地方官呢?多少是豪门望族的门生故里?多少背后又牵扯着各种各样的势力?谁不想要趁这赈灾捞上一笔呢?”
“便是为此,纵然朝廷颁布政令,要各地赈灾时,掺入沙子,可结果必定是得其反!这些官吏要么会充耳不闻,要么会大肆宣讲,逼得灾民、流民的怨声更加沸腾,从而迫使朝廷变回原来的赈灾方法,而这些所谓的‘灾民、流民’本身也不是真正的灾民、流民!”
呼…
听到这儿,刘宏口中轻吟道——“核心原来是筛选灾民”…
而眼前这位书生的言论不可谓不精辟…
说到底,政令是死的,可人是活的,一旦宣讲政令的人没有选对,那结果定然是是得其反,会出大乱子!
羽儿这方法虽好,朝廷上却真的不能照搬!
更不能比葫芦画瓢,照猫画虎!
这位名唤“荀彧”的书生,对羽儿方略的解读很精准,很精辟!
刘宏正直畅想之际…
“如何借鉴化用?”刘宏眼眸凝起,很是期待。
刘宏正想深入去想,荀彧的话再度传出。
荀彧连忙拱手。“拜见陈王!”
刘宏一边开口,一边扶起了拱手的荀彧。
在他看来,国事蜩螗,江河日下,如今的大汉可顶不住一场大规模的暴动了!
“其一,朝廷发往各地的不能是赈灾款,也不能是‘五谷’,而是改为‘糠’!”
提到这里,就不得不多提及一句,大汉推行的是“郡国并行制”,郡中有国,而‘小国’的地位就类似于郡中的一个县,“大国”则是类似于一个郡。
荀彧的话还在继续。“除了糠之外,朝廷还得运往地方一定量的‘五谷’?”
他知道…
“荀公子有新的理解不妨直言,我与当今天子乃少时玩伴,若有利于大汉,我势必向他谏言,可以在整个帝国推行!”
荀彧哪里知道,刘宠不过是刘宏随口“照搬”的名字,微服私访中…怎么能透露自己的天子身份呢?而这陈王刘宠素来与刘宏关系密切。
刘宏微微一愣,蹇硕正想开口…
要知道,通俗意义上的“糠”是指谷物的外壳。
别说,还真把陈国国主刘宠、陈国国相骆俊给刺杀了,这也让他膨胀至极,是“骷髅王·袁术”迈出了“称帝”那一步的重要原因。
“陈王,那在下就直言了。”
刘宏笑了,这还是他来到玉林观第一次笑。
国中有国王,有国相!
如果按照历史正常的轨迹,在群雄割据时期。
是个好办法!
羽儿施粥,他刘宏发糠,只有灾民才会去吃这些难以下咽的食物!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不会有冒充灾民者去争去抢!
“呵…”
刘宏有些惊诧。
此言一出…
两人的目光交汇到一处,彼此间眼眸中闪烁出朵朵精芒。
当然,这个不重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