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一顿饭三大碗(1/2)

第246章 一顿饭三大碗

许敬宗笑呵呵说道:“县侯高明之处,在下也只是初窥门径而已,县侯过奖了。”

“你谦虚了。”

“不敢当。”

李义府瞅了一眼许敬宗,没想到这个家伙竟然敢抢着说话。

本来是自己一个拍马屁的机会竟然被许敬宗这么抢走了。

李正拍着李义府的肩膀说道:“有空和老许多请教请教,看看人家的道行。”

“县侯说的是,在下一定好好向老许学学。”

李正说完便走远,观察着修路的情况。

李义府昂首对许敬宗说道:“我在县侯还没发迹的时候就跟着泾阳县侯了,县侯脾气古怪,你要小心应付才是。”

无论是在乱世还是在太平年间,谁掌握了运输线。

如今朝中是有严令,牛是不能随便宰杀的。

可现在是太平年间,李世民不至于现在就剁了自己。

李正思量了一会儿,还是放弃了加牛肉粒的想法。

一个巨大的石磨,用来压路,把路压实压平。

尤其是在这个年代,运输是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便煮了一碗羊肉汤,炒了一盆青菜,几人坐在一起吃着。

坚实的路基决定一条路的寿命。

修路的时候地上不能有明水,地面的上水一定要处理干净。

他们多多少少有一些经验。

直到辣椒出了红油。

突然觉得老村长还挺开明的,知道读书重要性。

李正说道:“村长爷爷,我最近又给咱们村的书院找了一个老师。”

连吃饱饭都要用尽全力,谁又会去想着读书识字。

“可惜现在没牛肉,要是加一些牛肉粒就更好了。”李正感慨着说道。

回到自己的房间,李正开始做自制老干妈。

看李正一脸认真的模样,老村长说道:“老头我去看看村子里的田地如何了?”

正说着程咬金的家的事情,程处默和李泰赶着饭点而来。

这里有一部分都是泾阳第一次修路的时候干活的村民。

村民们觉得修路的要求有些太高了,又要压路又要换土充填。

辣椒,芝麻,豆豉,生姜,蒜……

这条连接泾阳和长安的路一定要修得比官道要好。

“老村长说得对,偏僻入里。”

有把握利用运输线大挣一笔。

辣味不算特别地辣,勉强也够用了。

至于程咬金家的牛为什么会摔断了腿……

谁就可以吃第一口螃蟹。

这样才有竞争力,路在脚下,所有的生意都绕不开运输这个条件。

李正看着打地基的情况。

李义府笑着说道:“你别看县侯平易近人,其实得罪县侯的人都没什么好下场,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寸,千万不要自作聪明了。”

这一次做出来的总算是像样一些,味道辣中带着一些香,辣度也刚刚好。

“如果有一日你出了什么事情,咱们全村上下也可以有个挂念,早日留个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