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章 老十四起兵(2/2)

“慎言,慎言。”

“是。”近卫镇镇统牛泰,接到了命令后,当即把手一挥。

凌晨时分,早起的老百姓们,打开大门一看。

河南本无存粮,恐难维持大军的嚼裹。

“来人,请五哥和七哥,去宗人府歇歇脚吧。都听好了,不许虐待我的五哥和七哥。”

不关门,心里又怕极了!

不大的工夫,玉柱马车稳稳的停在了东华门前。

蒙古人早就被大行皇帝摆布成了一团散沙,而且,蒙古人也不可能牺牲自己的部族,替玉柱阻挡老十四的精锐大军。

“唉,天下即将大乱了啊!”

“是。”近卫们一拥而上,分别架起了老五和老七的胳膊,就抬出了南熏殿。

更重要的是,没有朝廷的指挥,蒙古人群龙无首,就算是有心杀贼,也是无力回天的。

老七虽未说话,却站得笔直,丝毫也没有跪接旨意的意思。

由于沿途戒严了缘故,马车一路疾驰到了东华门前。

蒙古人,虽然没有粮食,却有牛羊啊!

唉,玉柱的心里,不由暗暗一叹,曾经的好安答,好兄弟,因为大道不同,终于走到了决裂的这一刻了。

而且,打的旗号,既不是奉诏讨贼,也不是奉旨勤王,更不是清君侧,而是奉诏回京!

我的个老天啊,大股的新军,推着炮车,浩浩荡荡的进了城。

一排排新军战士们,沿街布防,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头!

不过,新军战士们,并没有干预早起的人们,任由大家自由出门。

一辆硕大的马车,在近卫镇官兵们的簇拥下,浩浩荡荡的从东边驶来。

“莫谈国是。”

实话说,老五和老七一直属于是边缘化的皇子。

江南的二十家大户捐款之中,安徽桐城张家,赫然在目也!

张廷玉早就投靠了玉柱,原本没必要捐出巨款,做出锦上添之事。

但是,玉柱只字未提张家卖地的事儿。

在炮兵的队伍里,居然时常可以看见洋人的身影。

但是,坐视玉柱继续壮大实力,爱新觉罗家的江山,必然不保。

这时,守在南熏殿内的老五和老七,已经得到了新军进宫的消息。

就在京城的老百姓,议论纷纷的时候,从朝阳门前,一直到东华门前,忽然戒严了!

既是如此,玉柱也懒得讲究表面上的形式了,展开旨意,朗声念道:“特谕,辅政王大臣允祺及允佑,勾结叛贼,图谋不轨,著革去一切差事,拿交宗人府从重治罪。”

不管老十四,还是老四,无旨带兵进京,都是谋逆之举,这就给了玉柱以口实。

大清军兴之后,蒙古人虽然持续衰落了下去。

我的个乖乖,街道两旁,站满了荷枪实弹的新军战士们。

想关门,真不敢。

坐在对面的蒋盛,也拈须笑道:“老十四不动手,咱们还真没合适的借口,带兵回京。”

但是,玉柱丝毫也没有后悔。

“老夫掐指一算,大清的江山,恐怕是……”

结果呢,桐城张家,硬是卖了九成的良田,这才勉强凑齐了捐款。

可谓是左右为难!

现在好了,老十四率领主力大军,径直北上绕道蒙古回京。

“请主上安。”马齐明显受了惊吓,嗓音微微发颤。

恢复华夏衣冠,是玉柱毕生的梦想,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玉柱当牛做马,伏低做小的伺候老皇帝,长达十余年之久,图就是有朝一日,可以扬眉吐气的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玉柱深深的看了眼老五和老七,此时此刻,多说废话,还有何用?

“恒亲王允祺,淳亲王允佑,接旨吧!”

“我说,佟佳阿瞒怎么忽然带兵进了京里?”

别人做王莽,倒可理解。

宫里的八旗侍卫们,哪有胆子反抗,老老实实的被缴了械,成了新军的俘虏。

老皇帝活着的时候,老五和老七虽然各有差事可办,不至于闲散在家。

不过,张廷玉为官清廉,从不贪污受贿,只是靠着桐城张家的万顷良田收租过日子罢了。

可是,佟佳氏是正儿八经的满洲镶黄旗下,从佟图赖一直到玉柱,老佟家四世四公一王,可谓是累受国恩矣!

玉柱又是正经的旗人,全天下的汉人,有可能信任他么?

众所周知,整个大清朝的旗人,满蒙汉加在一起,也就几十万人而已。

据康熙五十八年的各地奏报,全天下的汉人们,已经超过了一万万五千万的大关。

就算是玉柱当了皇帝,旗人肯定不服,汉人又怎么可能服他呢?

所以,马齐一直认为,玉柱想当王莽,那是不可能滴!

玉柱想当多尔衮,那是大大的可能!

ps:大戏正式开场了,求赏票票。票票越多,码得越精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