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得戒(1/2)

张凡漫无目的的游荡在淘宝的人流里,左右看着外地来此跑码头的摊位。

“垃圾!”……

“垃圾!”……

“还是垃圾!”……

“现在的交流会一年不如一年了!”张凡嘟囔着:“尽是些没处放的破碗破盘子。”

“哎哟,小张,早啊,淘着什么宝贝没,呵呵。”

“早,哈哈,开玩笑,这年头还能在交流会上淘着宝么?一些垃圾罢了。您老淘着了?包里看看。”

“一块青玉,没啥年纪,呵呵。”

“不错哦,民国仿的乾隆工哦!还是老孟你厉害,眼睛跟扫描仪似的,几个银子?”

“呵呵,五块钱,有点小残,不算漏。”那个叫老孟的胖老头比了个巴掌,市场上管一百元是一块钱,十元是一毛,如果买到物超所值的,就算捡漏。

“嘿嘿,反正送给你啦。”摊主脸上有些尴尬:“又没要钱,管它什么做的。”

“上个礼拜六你淘的那个汉青釉罐不错,那个纹清爽。我有个朋友专搞青瓷,托我找找,你那只罐出吗?”

因此,有了这些个经历,张凡便在本市的古玩城弄了个店铺,做起了古玩生意。也是这小子年运不旺,这自个儿收藏和做生意绝对是两码事。你想凭着几分眼光独到,手里有几件藏品,就想开店门,明显还缺了火候。这收藏品市场是什么地方?那可是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的市井之地!凭你在医院那一隅都混不转的,还想到这江湖的大染缸里混咩?他小张一个良善之人怎是这般常跑各地码头的老江湖的对手。

两人海阔天空聊了一会。又有个朋友来店里,寒暄一番,小王照例拿他的战国玉片给来人欣赏,又是一番高古玉器的讨论。而后新来的又取出件宝贝,自是一番夸耀不提。

张凡住顶楼,这房子买时楼顶还附赠阁楼,楼上楼下倒也宽敞。楼下两室一厅,楼上大小两个房间,配了个卫生间,还有个大露台。

四五开茶后,到了午时,撤下茶具,市场旁小饭店里喊上酒菜,张凡素是不近烟酒,在旁以茶相陪。众人早已知晓,劝让一番,也不勉强。

酒酣耳热,自是吹了一下午的牛皮。傍晚收市时分,人也逐渐散去。

却不知晓,这一接就将是他一番诡异经历的开始,其中波澜壮阔,艰险奇诡乃至九死一生,毕竟是福是祸,是幸是劫难以尽诉!

摊主拿过一看:“真有东西呵,以前怎么没看见。”

“小王啊,这么早,淘着什么了?”张凡抬头一看,是朋友小王,喜欢玉器,还是某个收藏的玉器版版主,不过眼力一般。手中有几件老货,还有大部分是新工,还当宝。

摊主掂了掂,没什么特别,没镶没嵌:“呵呵,一个银戒指,虚惊一场。你要买了那对钗子,这就送你吧。”说完递过给张凡。

张凡蹲下来注意到一件漆器嵌螺钿的首饰盒,纹饰还有些精美,只是有两个角上有点小残,可惜。

夫妻俩气得一病数月,幸亏张凡是医生,尽心服侍二老,也算破财消灾,人都没事。只好重新来过,依旧一个小门面苦心经营。

最后拿出那枚戒指,其实一上眼,张凡就很有点喜欢它,好像行里说的觉得挺有缘分。上手后,张凡阿肯定它不是银的,那么轻,当然就算是银的,光溜溜的也不值什么钱,不然那都成了精的摊主怎么会送人。

“在忙什么呢?小张”来人打了个招呼。

果然,小王急急的接口:“就是,老顾还说年纪不到。瞧这玉质多好,典型大墓出土的,一眼货!瞧这包浆,这做工多自然!可惜断了,完整器还得了!”

张凡自知父母担心自己婚事,也不想惹父母生气,便提出一个人搬到新房里住。夫妻俩拗不过他,便也同意,只是要求他每个周末要回家来。

张凡收下戒指,拿着首饰盒细看了看,遂与摊主一番还价,结果摊主见这么多人看过,自然咬紧不阿肯松口。张凡叹口气拣了那对钗子,这回摊主倒是爽快,估计这钗子既不实用又不能摆设,虽然品相不错,要的人不多。三块八毛钱成交了。

听见开门声,狗便一溜烟跑过来,口中呜呜低鸣,蹭着他的裤腿,围着乱转。张凡为了这宠物也是费了点心思,自己经常在外,怕这狗一个在家闷坏了,就把内门和防盗门上做了个活动小门,方便它自行进出。杰德倒挺乖巧,总是自己到外面拉屎拉尿,难为它撒个尿也跑六楼。

“怎么有响?不会里面嵌板掉了吧?”张凡赶紧放下盒子。

离开摊主,又在集市上逛了半个小时,淘了对晚明的青鸟小碟子,看看时间到早上九点多了,便回到自己店里泡壶茶,等几个老朋友来聊天。星期六的古玩市场总是要显得热闹点,今天又逢每个月的交流会,走南闯北跑码头的人更要比往常多。相反,比起外面的集市,市场里的店子就清静了很多。人都在外头淘宝了。

开始这家伙新面孔,凭着与人为善的好脾性,倒也相安无事。可时间一长,岂知人善有人嫉,要知道那些医药代表所给回扣都是有指标的,比如某二级医院哪个科室多少,三甲医院某科室多少,都有定量的,你不收,自有人替你收了。再说,别的医生都拿了,就你清高不拿,反遭人腹诽,结果时间一长,知道这小子在本院也没什么后台,便遭人放手排挤。自然大帽子、小鞋子、暗钉子如春风般和谐过来。结果自是好人变恶人,恶人一怒,辞职而去。

没多久,辛辛苦苦培养的几个老客户便让人挖走了。张凡还不明白,那些有钱人怎么见自己满屋子老货不要,偏偏去买那些老江湖的新东西?殊不知,他小张在那些常逛市场的有钱人圈里,已经是个什么都不懂专吃歪的新手了。

晚饭间,张凡讲了些市场里的趣闻,父母照例是唠叨些早点结婚之类的话。临走时,母亲心疼儿子,又悄悄塞了点钱给他,不停叮咛。张凡苦笑着答应,便乘车回到自己家的小区。

祸不单行,不过半年,张凡又遭人排挤辞职。夫妻俩只好苦笑:“幸亏帮你把婚房买好了,不然连你结婚都麻烦了。”

也许这杰德和佛有缘,家里其他地方都不喜欢,偏爱在佛案下窝着。张凡也没法,就由着它,在客厅佛案下弄了个小窝。里面放着一个圆圆的石窝。据老和尚讲,拣这狗时,它就趴在这石窝里,便连石窝一块抱回来了。

继续不紧不慢的往前,不时蹲下身拣上个物件看看,而后摇摇头放下走人。

回头再说小张,一路下来,在一个摊子前停住。这摊主也是个老面孔,s市人,常下乡去铲地皮。手里倒有些货货,特别是老金银器,一些民国的老杂件。

张凡一看,确实里面很光洁,包浆也靓,遂接过:“刚刚明明听见声响,听错了。”举着轻轻晃晃,又“格勒”一声音,这回摊主也听见了:“咦?怎么回事。”

刚拿起,只听见盒子里“格勒”一响,好像有个小物事滑动。就问:“里面还有货色?”

张凡看那念珠串绳年久磨损,便拆开做了两幅手串,放在自家佛案上供着。那狗连窝一起抱回了家,后来又跟他搬到新居。这狗平常叫得低沉,张凡便依着它叫声唤它“杰德”。

张凡父母原是一国营工厂的工人,父亲也爱捣腾点玉器,后厂子效益下滑下岗,索性就东拼西凑了点本金,做起了玉器生意,做了几年,手里好的新疆和田玉倒是有了点积蓄,却没赚到钱,原来这搞收藏的做生意都一个德性,见了好的就自己玩了,那还能赚钱么?他老婆一看,觉得这生意有戏,也就提前买断了工龄,和老公一起下海了。也别说,有了女人当家,生意就是不一样,老婆见丈夫喜欢收藏新疆玉,也不拦着,只是换了个品种经营,直接南下进了翡翠回来,果然丈夫做起来顺手多了,好货也不藏着掖着了,就这样风顺了好几年。最风光时在市中心商业街开了个一百多平米的大珠宝店。那阵正是张凡进医院考上主治时期。

但细细看了,总觉得这戒指上好像有层光泽在流动。对,就是在流动,好像戒指是空的,里面有银色的液体一般。戒指内侧,有几个字,看不清楚。一开始张凡还以为是过去制作银器老银号的戳。细看又不像,不是文字。而且,细看又看出点古怪来,按说过去老银器工艺,戒指头尾是搭在一起的,这个是头尾相连浑然一体的,而且老银戒指都是面宽内窄,而这个都一样宽度。只有现代工艺才是这样,那么内侧应该印着“925”纯银的符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