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章 郡主进王殿(2/2)

要说去秦王殿也没出家门,唐王妃当然有资格过来瞧瞧,甚至是管管,可王珣偏说郡主来管事,那就不大合适了。王妃有资格,但郡主没有。当然,在秦王府里倒是没人与唐灵儿咬文嚼字。

听说战场上最简单的毒药竟然是粪水,也不知是真是假。堂堂大将军死于粪便,听起来总感觉有些儿戏。

王珣之所以敢多嘴问这句话,因为她知道唐灵儿不愿意见太后,可唐灵儿还是道:“若后援是贤王一派,倒还好说;若是康王一派,定要让她换人。”

“王珣,先把马车放着吧,我们去王殿瞧瞧。”

父亲过世之后,只有唐振带兵出征时郡主才会牵挂。可不知何时心中悄然发生变化,比如这次唐振和苏御同时带兵出征,她心里更挂念苏御。

这样的老底子不剩下多少了,各团都跑去诛邪克那里要人,收到自己队伍里当教官。诛邪克那人也算“厚道”,没少放人。当然,诛邪克不会放过这个敲竹杠的机会,用人换装备。

苏御笑问典奉:“第五团装备差了点,但打道府兵应该没问题吧?”

只说打仗,他们三个不比任何中郎将弱。

“张之悌是疯了吗?他竟带兵去祸害农田,这对他有何好处?”第五团都尉长,被秦王誉为“小淳于琼”的典奉说了一句。

案前许多文件,无心批阅。

苏御道:“不能小看张之悌,探马发现他的先头部队距离黄河不足八十里。而凭借孟津渡口的运载能力,我看很有可能发生点事。”

她卧室东边密室有个小佛龛,以前只给哥哥祈福,现在她要祈福两次,而给苏御祈福的时间会更长一些。

张之悌今年五十一岁,沉稳老练,年富力强,张氏家族是太原府最大士族,河东道望族,此次造反声势浩大,这时想秦王只带一个师,越发让郡主不放心。

想到自己十六岁时就担当清化坊财权大任,可自己是什么出身?什么教育?才十四岁的林娟岂能与自己相提并论?于是郡主决定过去瞧瞧,若看出什么不妥之处,指点一二。

“郡主要去哪?”

“王珣,备车。”

随后主奴二人向北走去。

这五个团就是第四师的五主力,而其它队伍就显得逊色一些,无论是人员还是装备。

在郡主印象中,家里男人总出去打仗,无论是父亲、叔叔、哥哥、姐夫,也经常听到战死的消息。

见唐灵儿来了,林娟放下手中活计,小跑过来行礼。

这帮老将戎马半生,在牧王手下时平定西域十六国,在赵挺手下参加梁朝十年抗胡战争,再经过三王之乱,再随秦王燕云抗辽,一直活到现在,真可谓身经百战。有他们在各团给那些新军官传授经验,诸多裨益。

“进宫,我要问问曹玉簪,第四师后援是谁。”

“问这些有何用哩?”王珣低声道。

邱垚冷哼道:“这是破釜沉舟。他把农田销毁,逼着百姓参军。”

但秦王并不会放松对那些队伍的栽培,团五官都有秦王亲自任命。除第五团都尉长典奉,其它队伍五官清一色都是校长门徒。但每个团,都会留有一个经验丰富的原第四师老将。

邱垚皱眉道:“他们会如此快?”

在苏御看来有些人就是为战场而生的。典奉这种人留在家里,能把他憋疯,可送到战场上去,就生龙活虎,好战嗜杀,勇不可当。在冷兵器时代,一个敢冲敢闯的将领对队伍影响之大,不言而喻。

自从三王之乱,被曹玉簪拿刀抵住脖子,唐灵儿已好久没去见太后。上次去,还是让叔叔带着去后殿看战报,碰巧曹玉簪赶来。

郡主端着架子问道:“我想打听第四师的事,谁能与我讲个明白?”

林娟恭敬道:“奴婢这就给您唤第四师秘书郎来回王妃问话。”

王珣冷眼盯着林娟,忽而翻了个白眼。

唐灵儿略显迟疑,整理一下新袍领口:“那你去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