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孟氏分家(2/2)
现在孟相正焦头烂额,据说安国公唐振早早就去到孟家当和事佬去了。不光唐振去,楚国公西门真森也去,据说皇族也有派人去。
后来薛醉为何离开薛家投靠西门氏,不得而知。
平时见面就不忿的两伙卫队,这时却嘻嘻哈哈,或许这就是看到别人家的倒霉事,心情好的缘故。
翌日清晨,秦王早早起床,亲了亲两个孩子,与郡主贴脸道别。殿下现在很忙,而郡主也不轻松,她要按照太后的要求,准备一场婚礼。
刚出霄凤阁就听说,昨天夜里承福坊出了大事。孟三老爷家里遭了匪,飞虎参将孟狠与恶匪搏斗,差点没命。
此时坊里一片大乱,孟氏家族没在相府开会,也没在祠堂,而是在红楼。苏御便直接去了红楼。
晋朝的落寞,反而是司马氏八王之乱把国力闹衰,才让异族有机可乘导致大乱世。虽然这其中也不排除门阀搞事情,但这也只能说从司马炎开始,晋朝的皇帝就有些不务正业。当然,这只是苏御的观点。
那薛醉果然不负“小奉先”之名,虎体狼腰,青头猿臂,观其项上,面似傅粉,剑眉入鬟,目似朗星,鼻如玉柱,口似丹朱,大耳朝怀,头戴一顶亮银冠,二龙斗宝,顶门嵌珍珠,光华四射。
或许是故意,孟家礼官把两位摄政王安排一处。苏御与赵准也不说话,就坐在那里听着。仔细看这两位亲王,怎说也是一个爹生的,真的有点像。都是白净面皮,头扎亲王紫金冠,稳稳端坐,颇有气派。
有传言,薛醉本姓萧,曾认薛普为父,遂改姓。薛普曾是玄甲总督粮官,也是如今玄甲第十五师中郎将薛景山的父亲,金城驸马薛景云的父亲,唐府十二小姐唐媏的公公,第九师中郎将薛云的族伯。
孟家有七名长老,孟丹青那边四个,孟狠这边三个,军队分权治之,经济也分开。成立南北二府。
苏御与赵准观点不同,苏御认为,不安内,也能攘外。
以前感觉唐振像吕布,可现在看来还是他更像,但唐振比他高级,苏御心中琢磨,唐振更像霸王项羽。
到红楼附近一看,楼外孟家人提刀举枪好有上千人聚集在这里,明显分成两派,估计一派是孟丹青的人,一派是孟狠的人,拔刀相向,怒目而视,似乎大战一触即发。忽而听到马蹄声,见是大司马卫队和御史大夫卫队赶来。
在赵准看来,不把三门阀铲除,永远也没有统一的那一天。应了那句老话,“欲攘外者,必先安内”。这句话出自宰相赵普给宋太宗的奏折。当然,梁朝人还不知道这句话,但意思相近。
就好像司马炎统一三国,不也是有士族门阀存在。
可苏御还没走出清化坊,就见到贤王的人来传话,让苏御去承福坊看看。太监还强调说,康王已派庚王为代表去了,贤王这边也得表示表示,派个同等身份的人去才合适。苏御说,现在就去。
见苏御不吭声,赵准叹了口气:“净是窝里斗,也不知何时是个头。不安其内,又何图霸业?孟家一乱,统一大业更是遥遥无期了……”
“尚可。”苏御淡淡的回了一句。
一群人吵吵嚷嚷的,和事佬们不时说些话儿,劝慰双方不要太激动,都是一家人好好说话,云云。
现在秦王还兼任第三师(金吾卫)监军,手下贤王派系五卫要经常去照顾照顾。贤王推举苏御当摄政王,也不是白推举,兵部被康王势力控制,而那五卫缺钱,都要靠摄政王帮忙周旋。
孟家这次分家比较彻底,比唐家更有过之。唐家分家后,二老爷唐宁和唐振并没有撕破脸皮,叔侄见面还是客客气气,家族长老会也没解散。而孟家这次,连长老会都劈开了。
这件事闹得很厉害,现在孟家正在开大会,据说有分家的可能。
赵准是皇七子,而他身前的哥哥们都死绝了。至于牧王,直到归隐还叫陈牧,所以没进入皇族排行,而张云龙也是如此。现在赵准反而是这一批亲王里的老大。
其实这次是亲王娶正妃,按理说应该秦王置办,可曹玉簪别出心裁地说:秦王那么忙,哪有时间置办这些闲事?你们孩子都有了,长安郡主也就甭把自己当外人,还是你来置办比较妥当。
苏御估计,唐振回家会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唐灵儿。
洛阳七大商会,孟氏本来掌握其中五个,有号称商业天才的孟思勋一手把持。如今孟氏分家,想必孟思勋的权力必然被削弱。再想掌控五个商会,肯定是力不从心的。
唐家是否能借此机会抢来一个,那就看唐灵儿如何操作,还要看唐家有多少决心。估计西门氏、樊氏、钱氏、韩氏几财阀也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到时候商界一场纷争,在所难免。
“冶炼商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