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令辽国无解的阳谋(1/2)
第777章 令辽国无解的阳谋……
杜胜坐在一辆驴车之上,身边,则是几位与他同样行动不便的袍泽。
他们都紧紧地抱着由宋国官吏派发的财物,看着那越来越远的码头。
就在得到了那位名满天下的大宋神童状元高璋的承诺之后。
几乎所有的辽国战俘都迫不及待地表达了还乡的意愿。
结果高璋居然真的一点也没有提出什么令人为难的条件,当即命人开始收集这些战俘的信息,例如最先离开的,就是家乡在辽国南京宛平城一带的战俘。
足足有七百余人,每人都领到了五贯钱,另外高璋还告诉这些即将离开的战俘,只要是在大宋境内,他们就不必担忧食宿问题。
他会亲自下令,命沿途各州县的官吏,为他们这些辽国战俘提供食物以及夜晚休息的场所。
虽然杜胜不知道这些承诺,能不能得到兑现,可是对方每人派发了五贯钱之后,还特地派遣了驴车相送他们这些腿脚不便的伤员。
仅仅这些,就足以让这些大辽的汉人战俘感激涕淋不已。
这一路北行,不论食宿皆会有沿途州县的官吏安置。
#####
等到那名宋国使节离开,经过了激烈的争论,最终辽国南京留守耶律淳下达了命令。
这难道还不够证明宋国愿意与大辽继续和平相处吗?
甚至还在一些地方州县引起了几场规模不大的骚乱,而这一切,都是高璋,也是整个大宋都很乐意看好的好事。
至于我大宋什么时候跟女直人勾搭上的,这样的情报我就更不可能知道,你们就算是把我给宰了我也说不出来好不好。
而萧奉先则站出来支持第二个论调,毕竟大宋现如今边军的数量相比起之前的三十万,已经少到不足十万之数。
我就只是一位奉命送国书的小小使节,怎么可能会清楚那些朝廷重臣的心思与想法?
可是渤海人终究是一盘散沙,虽然数次击退了辽国的进犯。
由于大宋与辽国之间的限制,所以护送队伍自然也就不能再继续前行。
距离那杜胜等一干辽国被俘将士进入辽境不过数日,杜胜等人刚刚与亲人团聚。
总得找点事情给他们做,让他们搞工作,这是最适合不过。
如果他们真的想要图谋燕云十六州,为何不趁着大辽抽调走大量的精锐之师后,迅速进攻大辽的南京道。
万万不要再加增税赋,不然,必定会民怨载道,不利于大辽的统治。
而现如今,那位辽国光禄卿马植的朋友圈正在快速的扩张。
而且还能够跟女直人搞起了人口贸易,这绝对要远远比战俘归来要更令人震惊好不好。
自然也就让那些辽国南京道的百姓们颇有怨言。
如果确定他们并非宋国奸细,自然也就不会对他们进行什么惩治,这么一来,对于那些汉臣,面子上也能交待过去。
到了霸州之后,随行陪同的官员告诉杜胜一行人,接下来就是辽国境内。
不知何时,一支女直兵马,已经悄然地进逼到了沈州附近,并且在辽国守军因为大元国兵马撤离,懈怠之际发起了突然袭击。
在收到了来自于南京道的那些犹如雪片一般的奏折,同样激起了身边的文武臣工的争执。
而随着大量的辽国汉人战俘的回归故乡,宋国所赐给他们的财物,多被那些官吏所夺。
可问题是,现如今内乱频发,外面征战不休的大辽朝堂,也只能硬起头皮,继续加征税赋,以保证有足够的钱粮继续征讨和镇压那女直反贼和渤海反贼。
这段时间,终于从惨败中恢复了过来,又在百忙之中抽出了时间开始游猎的耶律延禧。
只不过,这样的嘲笑声,很快就被大伙的怒视和喝斥声所掩没。
只能说明,宋国仍旧惧怕大辽,所以才会做出如此讨好的举动。
意思就是我大宋与辽国十分亲善,重点是那些辽国汉人与我大宋同文同种。
等到高永昌回过神来之时,完颜斡鲁已经统帅着女直蛮夷,已经强攻下了辽国在东京道的重要据点:沈州。
而那些辽国汉臣,虽然也据理力争,但是着实有些势单力薄。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私底下嘲笑宋国天子脑子坏掉了,居然会去做这等完全吃亏,根本就占不到便宜的所谓义举。
就连大宋的《东京商报》以及《苏州商报》也大肆报道。
“……这可能吗?这等掩耳盗铃之举,简直就是想要拿我大辽君臣当痴蠢之徒来戏弄。”
凭什么你们宋国就放还汉人,却置我们契丹人于不顾?
面对着辽国南京道诸多官吏的愤怒质问,这位宋国官吏战战兢兢地表示,我知道个鸡儿。
晃晃悠悠的行了数日之后,原本腿伤已是大好的杜胜,终于在到达霸州之前,下了马车,自己行走。
第一时间派遣快马,将那宋使的来意第一时间飞报居无定所,成日到处瞎鸡儿浪的大辽天子耶律延禧。
但是麾下兵马亦是损失颇为惨重,面对着频频增兵的辽国。
可是令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他这边刚收拢残兵撤离了沈州。
辽国因为北方战线告急,而频频强征百姓入伍,甚至还加重汉人居住的州县的税赋。
面对着一问三不知的宋使,一干辽国臣工,当真是狗咬刺猬无处下嘴。
不然为何只将汉人战俘放归?而那些契丹、奚人战俘却不在放还之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