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屯田(1/2)
第112章 屯田
大顺政权,和乡绅、地主阶级,一向都是对立的。
如果不是武夫们大字不认识一个,处理不了文政,或许大顺就连文官都用不着了。
因此在大顺之中,文官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就连牛佺这个襄阳府尹,也是如此,和前明以文制武形成了鲜明对比。
牛金星说是文臣之首,其实就是个李自成安排在身边的跟班,众人没主意了他就站出来,出谋划策一下。
至于说政治上的大事,都是李自成亲口敲定,根本用不着他处理。
宋献策更是个方术占卜之士,有什么时候不确定局势了,李自成就会找他出来算一卦,安定下人心。
至于说李自成真正笃信这种东西,还是单纯拿宋献策的卦言当宣传部,这个谁也摸不准。
李自敬只知道,李自成这个便宜老哥的心思,并不比多尔衮简单到哪去。
李自敬倒是觉得,李自成之所以表现出一副对宋献策卦言特别相信的态度,那是因为宋献策算的都是好卦。
给李自成算,就是十八孩儿主神器,天命让其取朱家江山,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
给大顺军算,无论怎么算,结果都是一个,大顺肯定会赢。
这不很明显吗,李自敬现在觉得,宋献策就是个神棍,李自成拿他的卦言安定人心。
这些文官在明朝时有多强势,在大顺就有多弱鸡,随便一个领兵的将领,都能跟他们翻脸。
只不过是如今西安还未陷落,大顺的基本盘还在,潼关大捷的消息稳定住了人心。
这些武将,也都是各司其职,很少有什么人在这种时候去和文官闹别扭,做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毕竟说来也是,把这些文官气跑了、吓唬走了,谁给你写字算账,让他们这些武将来做这些,简直就是逼张飞绣。
李自敬的想法,倒是很新颖。
这时候,一名身着淡蓝色大顺官府的官员出列。
“小闯王若要开垦荒地,下官建议,可从襄阳至枣阳一带着手。”
李自敬看着这名官员,思索记忆,果然没有印象,于是问道。
“你是何人?”
这官员闻言,昂首挺胸,抬手回道。
“下官襄阳令杨士科,北直隶永年人,前朝崇祯四年同进士出身,曾任工部屯田清吏司员外郎。”
“后因忤逆权臣杨嗣昌,贬回家中,崇祯十五年受陛下知遇之恩,启任襄阳令。”
李自敬听到一半的时候,就想起来了。
这个杨士科,在穿越前准备毕业论文的时候,还特意查过他,这是个死心塌地忠于大顺的忠臣。
历史上李自成撤出襄阳,杨士科留在城中殉节而死。
同进士出身,还在明朝工部屯田司干过员外郎,这是个人才啊,想必对屯田营缮等事比较了解。
这样的人,做个县令是不是有点太屈才了?
李自敬看着杨士科,是越看越喜欢,这可是当代的高知识分子,最难能可贵的事,这样的文人,居然会为大顺殉节而死。
不过史书上写的是一回事,真实情况可能又是另外一回事。
李自敬觉得,杨士科历史上殉节襄阳,为的可能不是大顺,而是报答李自成的知遇之恩。
当然了,看人才不能只看履历,万一这是个简历上镀金,其实在工部浑水摸鱼的呢?
李自敬生起了考考他的心思,笑着说道。
“为何要选襄阳至枣阳一带?”
杨士科微微垂眸,不卑不亢回道。
“汉水过襄阳,淳河接汉水过枣阳,沿途尽是沃土。明廷曾遣京官出外务,作堤截水入官渠,溉襄阳至枣阳一带民田,少有三千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