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0章 推理案情,一半大奉国运(1/2)
见刑部的官员们纷纷趋利避害,闭口不言了,大太监压了压手,神色一正,严肃的说道。
“都坐下吧,桑泊湖案牵扯甚大,陛下重视程度比税银案更高,特命我为总督,督促你们办案。打更人来的正好,省的我回头再去找你们谈话了。”
这太监明显更偏向许七安,准确的说是打更人,怕是和魏渊有关系,许七安抱拳,返回座位。
宋廷风很会配合,跑上前拔出金牌,双手奉上,恭敬的说道。
“大人,您的金牌。”
许七安示威般的看了众人一眼,伸手接过,点点头说道。
“嗯!”
许七安把自己塑造成穷途末路的莽夫形象,能够解决接下来的很多问题,刑部和府衙的人再想争功,就得先掂量一下。他们需要面对的家伙,是个一言不合就拔刀杀人的神经病。
至于这样后续会引来什么麻烦,许七安不管,一来是相信魏渊会替他遮风挡雨。二来办不成案子,他也不用管什么后续了,要么死,要么永远离开京城。
刘公公喝了口茶,环顾众人一眼,这才不紧不慢的说道,
“三个衙门内部都有人失踪,这些失踪的人,极有可能是碟子,帮助贼人暗中偷运火药。诸位对这件事怎么看?”
寅时便在午门外等候的文武百官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处,说一些家长里短的话,绵里藏针。
“他应该是被灭口了,剩下的你就自己查吧,我有些累了,就先行离开了!”
“偷运如此规模的火药,即使手脚做的再干净,也经不起查的。工部除了尚书和两位侍郎,无人能够动用这么大量的火药,而他们能够坐在现在的位置上,应该不会如此不智!”
许子圣闻言笑了笑,笑得许七安心里发毛,浑身都感到不自在。
“所以,破案的关键就在硝石矿!”
元景帝没打坐,也没办公,手里握着书卷,思绪却不在书里,瞥了一眼刘公公,语气极淡的开口道。
“去年京察陛下可没那么勤快的。”
“你也不用担心,你身上的气运有遮掩,很少有人可以看出异样!”
“刘荣,朕派你督促案情,这都过来一天了,有什么收获啊?”
“通篇废话,刑部和府衙的人越来越不中用了。”
“火药是朝廷极其重视的战略物资,各种保密、防盗措施非常严格且齐全。若是没有工部高官协助,此事办不成。”
可刚才注意到小宦官做笔记,以及刑部和府衙众人没有顾虑的交流,许七安忽然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表现的机会。
这种场合,如果说错一句话,就会被远景帝知晓,所以每个人说话都很谨慎,思索再三,才敢开口,免得被这死太监坑了。
许子圣慵懒的坐在椅子上,整个人看起来没有精神,眼睛微微眯起,扫了一眼困惑急躁的许七安,淡淡道。
刘公公皱了皱眉,他发现自己开始听不懂这两人的谈话了。
大奉京城有大小衙门多大数百个,抛开那些没编制的吏员,以及军事体系的,单是吃官家饭的官员,就多达万人。这其中,能参加早朝的只有十分之一,而能进入金銮殿与皇帝直接对话的官员、勋贵、宗室,撑死也就一百多人。
“还请许大人指点迷津,我如今是束手无策了!”
府衙和刑部的官员同时看过来。刑部官员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决定只要许七安说的哪里不对,就立刻抨击,落他颜面。读书人其实是很擅长斗争的,只不过不在武力上。
“不对劲?!”
元景帝眉头一扬,重新拿起册子,继续往下看。看着看着,他紧锁的眉头,不自觉的舒展,眉宇间的急躁也慢慢敛去,竟看的专心致志。
说罢,元景帝走入殿中深处,坐在了蒲团之上,闭目打坐,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升起。
“陛下,这是今日案情汇总,奴婢正要承给您看。”
“我看过你的气运,气运深厚,福缘不断,就是皇帝死了,你都不会死亡!”
“太康县令渎职,致大黄山周边灰户死伤数百人,革职,收押大牢,明年秋后处决。
众人相视一笑,与谁有关?当然是与京城五卫的统领有关,当然是与负责保卫京城与皇室的打更人有关。自然也就与打更人衙门的首领,魏渊魏青衣有关。
元景帝脸色如凝冰霜,语气严肃,带着杀意,冷声道。
许七安点点头,他本来不想说的,因为刑部和府衙都是竞争对手,没道理把线索分享给这群狗东西。
“本府已经派人查过九位死者的家人,都还在京城,对于亲人的失踪毫不知情。本府推断,九人不是逃跑,而是被灭口了。”
元景帝怪责道,他扫了一眼刘公公,吓的对方身子一抖。元景帝把册子摔在一旁,语气没有情感,反而愈发渗人。
“运送进来的不是火药,而是原材料,火药的原材料里,硫磺和木炭都不是珍贵的东西,尤其冬天,京城耗炭量非常可怕,这其中唯一的难点就是硝石,是大奉严格管制的物资!”
“自然是因为桑泊湖案了,哎,多事之秋啊。今天陛下要发脾气了,尔等少触怒霉头。”
“我等只是个文臣,桑泊湖案与我等无关。”
“不对劲就对了,你日后还是少让人察看你的气运,不然真的看出点什么,你就惨了!”
刘公公喝了口水,招呼儿子更衣,换上了蟒袍,刚踏出门槛,忽然想到了什么。
许子圣对着刑部尚书和刘公公拱了拱手,随后迈开脚步,在众人诧异的目光注视下,不紧不慢的离开了刑部,今日无事,勾栏听曲!
刘公公面色平静,居然丝毫不生气,他是元景帝身边的人,多少知晓一些许子圣的特殊地位,不敢在这位元景帝都感到忌惮的人面前耍威风。
“二品大儒!希望你不要妨碍到我追求长生之路!”
京兆府的一位捕头起身,将自己的猜测说出,逻辑清晰,合情合理,众人听的不断点头,对这位捕头刮目相看。
许七安脑海里,无数线索连成一片,瞬间就锁定了一个人,金吾卫周百户,这人乃是被灭口的小旗官的上司,只要将他抓起来拷问,一切就都知道了。
刑部负责此岸的一位官员站了起来,将自己的猜测和线索说了出来。
“下官确实有些收获!”
刘公公闻言松了一口气,如释重负,心中暗道,许子圣果然特殊,就连陛下都对他十分忌惮,今日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
“我记得皇室祭祖大典前一天,金吾卫一位小旗官被杀了吧?好像也是你们打更人接手的!”
身居高位的刑部尚书和陈府尹不动声色,心中也是茫然,其他人更是面面相觑,同样听不懂许子圣和许七安在说什么,总觉得自己是不是少看了一集。
许子圣看着那漫天的紫气,神色凝重了几分,好心提醒着许七安,大奉一半的国运,可不是所有人都像他这样正直,面对如此庞大的国运,很容易产生恶念,施展手段吞噬许七安身上的气运。
午门前,魏渊一袭青衣,茕茕孑立,和周边的文武百官格格不入。魏渊是一个很特殊的人,当朝再没有比他权力更大的宦官,即使是皇帝身边的大太监,手里握的权柄也不大。
刘公公捏了捏眉心,满脑子的浆糊,没好气说道。
“给咱们把卷宗拿来,今儿咱家带回来的那个。”
小宦官回屋去取,一路来到静心殿,通传之后,刘公公被领着进了殿,见到了穿道袍,长须飘飘的元景帝。
许七安查到的所有限线索都断了,急的热锅上的蚂蚁,对案子的调查陷入僵局,毫无头绪,无奈之下,只能来到了武安侯府,前来向许子圣请教。
刘公公从袖子里取出一本薄薄的册子,元景帝的贴身大太监,手里拖着浮尘,走过来接了册子,恭恭敬敬递给元景帝。
“哦,那与谁有关呢?”
刘公公退出了静心殿,元景帝起身走到了窗口,看着漆黑的夜空,神秘而又深邃,良久才开口道。
“外城先不说,内城是要收取进城税的,守城的士卒会检查货物。皇城就更不可能了。火药那么显眼的东西,怎么偷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